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高频考点

【遴选高频考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8-19 阅读次数:

【遴选高频考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近日,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力争再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展现。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分析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7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H省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做法,撰写一份信息稿(600字)。

  3.Z省决定召开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探索实践座谈会,H市要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请你结合给定材料,为H市市长撰写一份座谈会发言提纲(1000字)。

  4.H省决定召开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假如你是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起草一篇省长的讲话要点(1000字)。

  5.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工作实际,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1000-1200字)。

  6.近期,国务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就B市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工作进行调研,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撰写一份调研报告(1200字)。

  三、理论精析

  ★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各地各部门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基层党组织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重要意义

  基层治理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有利于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

  ★存在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力、号召力、引领力还不够强。二是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群众参与不足,各治理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尚未形成有效合力。三是基层工作人员本领不强,难以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四是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责任大,权力、资源少。五是负责基层治理工作的干部薪酬待遇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基层治理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二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经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四是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负,持续纠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强服务、促发展,切实提升基层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

  ★对策措施

  一是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深化基层机构改革,统筹党政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资源,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坚持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

  二是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增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能力,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将直接面向群众、乡镇(街道)能够承接的服务事项依法下放。增强乡镇(街道)议事协商能力,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县级党委和政府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确定乡镇(街道)协商重点,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主导开展议事协商。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相应职权,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体系。增强乡镇(街道)平安建设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三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规范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完善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权力事项,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机制,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优化村(社区)服务格局,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由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四是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组织开展科学常识、卫生防疫知识、应急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吸纳社会力量参加基层应急救援。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五是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做好规划建设,市、县级政府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整合数据资源,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延伸,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开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突出“五个坚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

  坚持理念创新。

  坚持人民导向。

  坚持社会共治。

  坚持科技支撑。

  注重“三治”结合,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更好发挥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更好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保障作用。

  更好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化作用。

  加快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建强骨干队伍,发挥先锋作用。

  做优功能平台,强化服务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治理体系。

  做好“四个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聚焦关键少数抓好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专业素养。

  聚焦关键领域丰富基层队伍,不断充实善治力量。

  聚焦关键群体抓好延伸服务,大大提高办事水平。

  聚焦关键事项抓好实践创新,有效激发基层活力。

  讲话提纲框架:

  在全省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基层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

  第二,基层治理,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有力支撑。

  第三,基层治理,是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现实需要。

  二、注重精准发力,准确把握基层治理重点任务

  一要紧扣核心,突出党建引领。

  二要突出重心,推进“三治”并进。

  三要赢得民心,提高治理效能。

  三、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工作责任。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

  三要强化要素保障。

  四要注重典型示范。

  五、范文赏析

  大作文:

  开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国家治理体系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构建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切实解决群众难题、畅通实现群众利益渠道增进人民福扯,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要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做到把群众的关切点作为工作着力点,围绕破解难题优化制度设计、提高服务效能。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我国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层人口结构、需求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快速变革,涌现出一批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既要“守正”,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政治本色,又要“创新”,不断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办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发展之变,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就一定能开创我国基层治理新局面。

  突出“五个坚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难点和希望所在。我们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握基层治理工作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成效,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之道。要以党组织为桥梁,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条线分割“三大围墙”,全面梳理街道社区、驻区单位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促进党组织、职能部门的资源、服务和管理沉到基层、落在一线,推动原有层级管理、条线管理格局向一体化治理新格局转变。

  坚持理念创新。基层治理是一项庞大、复杂、开放的系统,相比过去,对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摒弃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基层治理方式,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以新发展理念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人民导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一方面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解决民众最急、最忧、最盼的身边事,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另一方面,通过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解释、贯彻执行工作决定,全面接受民众的监督评判,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政府与群众的双向发力过程中实现社会治理责任共担。

  坚持社会共治。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居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社区的社会黏性和成员归属感,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同时,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健全激励补偿机制,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治理,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坚持科技支撑。把基层治理与智慧乡村、智慧社区建设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治”。加快建立集信息采集、纠纷受理、数据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智慧系统,一网统管,将大数据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驱动社会治理升级,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府管理精准化、政府服务便捷化。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水平影响国家治理水平,基层治理能力关系国家治理能力。我们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注重“三治”结合,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为成功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提供了坚实支撑。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基层治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基层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更好发挥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自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努力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当前,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力不断提升,这为更好发挥自治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中进一步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更好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保障作用。基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所在。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善于用法治思维引导和规范社会生活,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完善各项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好人民法庭、人民调解组织等在普法教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对人民群众持续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

  更好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化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律有效实施离不开道德支撑。道德能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让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应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好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只要我们加快构建自治、法治与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就一定能不断开辟我国基层治理体系新境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稿:

  多元融合构筑乡村“四共”治理体系

  近年来,XX市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群团组织参与的多元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织密共建“覆盖网”。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严格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委监督委员会履行自治、监督等职能,鼓励支持村妇联、团支部参与共治,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网格,按照每X户左右推选一名党员中心户长,构建起“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长+群众”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衔接、全域覆盖的网格化治理体系。

  服务导向,搭建共治“连心桥”。坚持“便民利民”原则,按照“十个一”标准,对全市XX个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进行规范提升,采取“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流动办、集中办、上门办”六种办理方式,实现办事程序、办理事项、办理时限、办事结果、群众满意度“五个公开”,为辖区群众提供365天全天候便民服务,全面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依托村级小微权力智慧监督平台,对村干部依法依规承担的党务、村务、财务管理等重要事项进行梳理,以清单形式固定,明确办事流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制度化、现代化、法制化水平。

  一领三管,绘就共管“同心圆”。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搭建群众“谈话说事”平台,围绕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积极探索推行支部领导、村委主管、监委监管、村民共管“一领三管”模式,推动村社大小事、急难事由群众谈、群众议。健全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积极整合道德模范、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乡贤力量,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三链聚能,启动共享“大引擎”。持续加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及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辐射、引领支撑作用,培育新型农业产业主体,推动完善产业链条。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党建+电商”等模式,带动村民XX万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大力实施“双向融合”“能人引领”工程,从产业链上发展党员XX名,从党员中培养产业带头人XX名。同时,引导X家企业、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XX多户村民签订合作协议,支持XX多名村“两委”成员和党员能人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合作社XX家。

  经验材料:

  遵义市探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遵义市是贵州连接成渝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重要指示精神,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底座,以“十有十联”为载体,以“十无网格”创建为抓手,以“红城微+”等智能应用为支撑,着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极大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重塑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针对遵义“小城市大农村”条件下基层社会治理半径过大、资源分散、力量不足和基础薄弱等问题,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底座,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资源和力量,按照“五有七化”(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定位科学化、设施标准化、机构实体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运行高效化、预警精准化)标准,大力推进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打破网格内各类组织行政边界和行业壁垒,全面整合市场、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划分的专属网格,深入推进“一张网”服务治理,初步形成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良好格局;针对群众参与率不高的问题,科学划分“十联户”单元,采取亲情相联、地域相联、行业相联等模式,选取单元内有威望、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党员、退休干部等担任联户长,构建起“村(居)+村(居)民小组+联户长+群众”四级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破解了当前治理半径过大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市15个县(市、区)、253个乡镇(街道)、208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全覆盖;整合综治网格23286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8948个,划分“十联户”单元125370个,选配联户长125370名,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十有十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按照“十有十联”(有党员干部参与民意联排、有警务力量保障重点联管、有集中场所推进矛盾联调、有共治平台开展隐患联防、有应急广播进行法规联宣、有村规民约规范邻里联动、有志愿力量实施困难联帮、有产业规划带动项目联建、有激励机制驱动环境联治、有红色资源引领文明联树)标准,全面推行“1(村居支部书记或主任)+2(社区民警和警务助理)+N(网格长和网格员)+N(联户长)”运行模式,依托综治中心等固定平台和“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等移动平台,着力畅通群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不断健全“村(社区)党支部领导基层治理,网格党小组主导网格治理,乡镇(街道)干部、三官三师、驻地单位常态化下沉网格参与社会治理”等制度机制,广泛吸收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楼院长、物业职工、群团力量等进入网格参与社会治理,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年以来,全市15.6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登记报到,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6万余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14万余条,收集对政法工作意见建议1864条,在厚植群众基础中促进了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无网格”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治什么”“怎么治”和“治得好”等问题,真正将平安建设着眼点推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着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以“十无网格”(无违法上访、无诉、无邪教、无毒害、无刑事治安案件、无公共安全事故、无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无新增违法犯罪人员、无新增两早对象、无道德失范事件)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探索出湄潭“寨管家”等一批典型经验,有效破解了以往基层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发现不了、化解不掉、控制不住的难题,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遵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十无网格”2716个;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省级124个、市级863个,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通过“十无网格”创建,全市命案、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两抢”案件、盗窃案件、新增吸毒人员数连续三年降幅均超过20%;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故、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连续5年实现“零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持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为遵义连续24年6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连续16年4次蝉联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连续7年进入中国30个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前12位提供了坚实保障。

  “红城微+”等智能应用提供基层社会治理新支撑。牢牢把握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大势,进一步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等机制,积极推动各类社会管理信息平台的融合;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感知网络建设,不断织密感知触角;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全力推动“红城微+”“云上贵州多彩宝”“遵义智慧禁毒平台”智能应用全覆盖,不断健全诉求收集、解决、回应等机制,着力打造“指尖综治”,努力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目标。截至目前,全市“红城微+”“云上贵州多彩宝”等智能应用累计下载量达600余万次;采集标准地址182万条、家庭信息356.4万户、人口信息723.5万条、单位信息2.79万条;累计服务4897.13万人次,极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汇报发言:

  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的重要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

  近年来,北京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和完善“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压实各级党组织共抓基层治理的责任,基层工作格局、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是由党的领导地位、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使命、基层治理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必须突出主线、纲举目张,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

  坚持领方向。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工作都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必须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坚决贯彻“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基层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强化实践引领,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聚焦保大事。首都发展的要义,就是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定向标和导航仪。“四个服务”是首都工作应尽的职责,是衡量和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北京作为首都,与党和国家的使命紧密相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员干部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团结凝聚起来,形成推动首都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注重建机制。制度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在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和完善“接诉即办”机制过程中,我们以“下沉、赋权、增效”为抓手,着力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对属地社会治理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建立街道社区、单位和各行业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目的就是要健全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和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在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方面,我们提出要提高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这“三率”,就是要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服务站)、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联动机制,确保党建引领有抓手、有保障,既治标又治本。

  着力促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们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狠抓“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狠抓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围着问题转、围着群众转,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有效解决了一批多年积压、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组织的威信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得到加强,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实践证明,只有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牢固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事、群众身边最重要的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认可,进一步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工作综述:

  XX市深化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述

  按照中央和XX党委统一部署,XX市从2019年11月中旬起全面推进深化镇和街道改革,11月20日印发《XX市推进镇和街道改革工作方案》;12月10日前,各区党委、政府印发本级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12月20日前,各区完成镇和街道“三定”规定和所属事业单位“五定”方案制定以及镇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并开展执法;1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机构挂牌、镇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着装等工作;2020年6月份,完成镇和街道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优化对镇和街道领导方式等配套改革工作。

  截至2020年6月份,XX市深化镇和街道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改革等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等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基本构建起职责明确、服务保障、运行高效的镇和街道职能体系,得到自治区党委编办的充分肯定,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高站位谋篇布局

  2019年11月12日,自治区《关于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印发后,XX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深入学习改革精神,研究部署镇和街道改革具体工作,吹响了深化镇和街道改革“集结号”。XX市、区两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靠前指挥,亲自推动,紧盯改革进程,听取专题汇报,破解难点痛点,从拟订方案到审定方案到组织实施都亲自把关、当好“施工队长”,确保改革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一是把牢吃透改革精神。政策精神吃得透,方向定位才会准。中央改革精神和自治区《关于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贯穿着“优化协同高效”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思路举措。如何推动改革任务在半年左右时间精准落地,如何确保改有所成、群众受益,就成为继党政机构改革后在基层政权组织中实施的一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攻坚战”。为此,XX市制定了推进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逐项推进改革任务落地。精心组织各层级深入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改革精神,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改革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市委编办召集机构编制系统、涉改部门负责人举办全市镇和街道改革政策培训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改革政策,打牢改革基础。

  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摸底。沉入深水方能抓到活鱼。2019年3月份全市党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后,XX市针对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着手探索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实施了以明责、赋权、扩能为重点的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强化了街道统筹服务功能,激活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桥头堡”,为深化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治区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工作部署后,XX市机构编制系统结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建调研组深入镇和街道开展调研,面对面了解体制机制、人员编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全面摸清了镇和街道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职能运行、权责划分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高质量推进深化镇和街道街道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方案储备。

  三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方向正确、方案科学,改革才能有的放矢、精准落地。自治区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是按照中央精神并紧密结合区情实际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XX市在总结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改革精神细化完善具体改革举措,制定了《XX市推进镇和街道改革工作方案》,对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改革方案、细化配套举措、明确改革步骤、限定改革时限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分别经市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市委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切实把牢改革正确方向。

  高效率推进改革

  镇和街道改革的主体、重点都在基层,制定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强有力的指导和协调,才能确保改革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XX市启动实施深化镇和街道改革后,各区及时制定贯彻落实深化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具体举措,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严格完成时限,全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为此,XX市在推进镇和街道改革的实践中,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扎实推动改革任务精准落实。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旗帜鲜明地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责任,把落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对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体制机制上充分体现、坚决落实,在谋划和实施全市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体制优势,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在镇和街道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

  二是强化纪律约束。在推进改革中,坚决把强化纪律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严格执行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贯穿改革全过程,划定红线,明确“界桩”。多次重申了改革期间各项纪律,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有利保障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强化督促指导。成立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专项督查调研组,深入镇和街道开展专项督查调研,采取集中汇报、查阅资料、集中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解疑释惑,督促指导推进改革。针对督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梳理汇总,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优化意见,形成了《全市镇和街道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并向市委机构改革协调小组进行了专题汇报,力求以督查推动镇和街道机构改革走深走实。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认真贯彻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既坚持大刀阔斧的进行机构整合,又坚持操作程序上的民主协商;既坚持严控机构和人员编制,又坚持反复沟通、化解矛盾。对涉及隶属关系变更、人员岗位变动的人员,密切关注干部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和全局观念,以实际行动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高质量完成改革

  机构挂牌、“三定”规定的制定印发是机构改革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2019年12月底,XX市辖三区镇和街道所属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全部挂牌,“三定”方案全部印发,标志着乌海市深化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一是优化了机构设置。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是深化镇和街道改革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明确的机构限额,整合镇和街道内部决策、管理、监督职责和力量,按照镇“五办三中心(局)”和街道“五办一中心”标准,科学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结合我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实际,各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均加挂城市管理办公室牌子。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事务、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等机构和岗位,调整增加便民服务、拥军优属、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岗位,推行一人多岗,交叉兼职。对区级职能部门派驻镇和街道的机构进行全面清理,保留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的设置及管理体制。机构、岗位的优化整合,解决了条块分割过细、力量配备分散、忙闲分布不均、责任轻重不一的矛盾,实现了职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了义务和责任。

  二是理顺了职能职责。明责知责是履职尽责基础和前提。XX市参照自治区制定的苏木乡镇和街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范本,结合镇和街道实际,对各镇和街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责进行优化调整,印发各镇和街道“三定”规定。对照自治区政府赋权清单,将适宜镇政府实施的城市管理等以往由区级部门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能下放给各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并选取两个街道试点建设街道主导、执法部门参与的综合执法统一调度平台,积极探索基层执法新模式。通过重新制定“三定”规定,理顺了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的职责界限,明晰了镇和街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将原由事业单位履行的行政管理职能纳入机关行使,强化了镇和街道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

  三是强化了基层力量。注重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采取“减上补下”方式,从各区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调剂部分人员编制充实到各街道,并按期完成人员转隶。按照自治区改革精神,结合镇、街道编制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各镇机关科级领导职数。

  四是加强了基层治理。坚持协同推进配套改革,持续推进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建立镇和街道“四办”清单,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市各镇和街道划分930个网格,配备网格员3667人。根据自治区政府赋权事项,采取镇和街道认领、职能部门协同办理的方式确定并公布了承接赋权事项清单,并编制镇和街道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职能部门与镇和街道事权边界。全面清理规范镇和街道“一票否决”事项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

以上即为《【遴选高频考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遴选高频考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