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高频考点

【遴选高频考点】双减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8-26 阅读次数:

【遴选高频考点】双减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命题预测

  1. 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A省在“双减”方面的经验做法(8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结合M县“双减”工作开展情况,撰写一份工作简报(500字)。

  3.为响应义务教育“双减”政策,W市团委拟在暑期举办志愿公益实践团活动,假如你是团委工作人员,请你拟定一份活动方案(500字)。

  4.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做好“双减”工作(800字)。

  5. 结合给定材料,请概述D市在“双减”方面存在的短板,并提出解决措施(400字)。

  6.有网民反映,A市某学校周边有几家培训机构仍在违规营业,假如你是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领导交办你处理该事项,请你就该问题反映作出答复(350字)。

  7.W区区委书记拟围绕辖区中小学“双减”工作开展调研,假如你是区委办工作人员,请你写出调研工作开展前期工作思路(400字)。

  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庭负担、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政治高度出发,全国都在推进“双减”行动。请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双减’工作”写一篇文章(1000字)。

  9.在W市推进“双减”工作部署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将对全市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请你起草“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部分的内容(500字)。

  10.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西宁市考察时指出: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请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围绕“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1200字)。

  三、理论精析

  ★背景情况

  5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做实做细落实方案,科学组织、务求实效,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加强权益保护,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7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3.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1.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2.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3.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3.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四、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心”化“三物”解民忧

  党员干部“心”化作“光明烛”,烛光照亮角落,了解群众每一个难题。

  党员干部“心”化作“回音石”,回音遍布大地,响应群众每一个期待。

  党员干部“心”化作“千斤锤”,锤锤留印民间,落实为民每一个政策。

  立德树人,全面减轻校内校外负担

  突出政策导向,源头治理校内过重负担。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开展课后服务。

  加强检查监督,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以必胜信念协同打赢“双减”攻坚战

  站在高点,坚决扛起责任担当。

  抓住重点,聚焦三大关键要素。

  破解难点,强化四大重要环节。

  系统发力加快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聚合力,加强组织领导。

  促规范,健全制度体系。

  严管理,抓好关键环节。

  育特色,狠抓课后服务。

  减负增效并举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严格减负政策规定。

  强化作业总量控制。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向发力 推动“双减”工作

  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丰富课外服务供给。

  经验材料:

  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一、着力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

  二是改进作业管理。

  三是改进考试制度。

  二、着力抓好课后服务升级,确保“双减”工作聚人气

  一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

  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三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三、着力抓好校外培训规范,确保“双减”工作显锐气

  一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引导。

  二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三是强化校外培训整顿。

  四、着力抓好配套措施落实,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双减”工作

  河北省教育厅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关键,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强基固本,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完善机制,扎实落实“五项管理”

  三、聚焦民生,推动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

  四、明确重点,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下一步,河北省将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双减”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

  二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通知

  关于做好2021年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区教委:

  为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切实完成区级层面中小学教师减负任务,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台账管理。

  二、加强指导落实。

  三、宣传典型经验。

  四、加强组织领导。

  工作方案

  2021年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指导思想

  二、思路及工作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三)坚持从严管理常态监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校内学足学好。

  (五)扎实做好试点探索工作,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五、精心组织实施

  (一)全面系统做好部署。

  (二)明确部门工作责任。

  (三)联合开展专项治理。

  (四)强化检查宣传引导。

  五、范文赏析

  大作文:

  “心”化“三物”解民忧

  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要关切,提出要求“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的征程已开始,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人民,用好党给予我们的力量,构建人民美好生活。

  党员干部“心”化作“光明烛”,烛光照亮角落,了解群众每一个难题。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民之所需要多听,民之所盼要多看。“辅导班的费用太高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拼命挣钱。”“城乡建设要发展,但是老一辈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啊。”“不敢生病,住院要花太多钱了”……群众中传来的声音一直在,但是能不能“听好”关键在党员干部之“心”。教育和医疗作为今年的热点话题,受到了习总书记的重点关注,他多次强调“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党的百年历史是同人民一道书写的,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善于“问需于民”“倾听于民”,让自己的脚多沾泥土,让自己的心常常照亮基层,与老百姓话冷暖、唠家常,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党员干部“心”化作“回音石”,回音遍布大地,响应群众每一个期待。人民群众有所呼,党和政府有所应。回首百年党史,正是一部党和群众“你来我往”的历史。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针对教育问题,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明确指导。除了这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在科教文卫和生态保护等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领域都进行了重点部署。立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制定解决措施和政策方案,努力实现决策与民意有效衔接,让民生政策能够直指民生难点、痛点。

  党员干部“心”化作“千斤锤”,锤锤留印民间,落实为民每一个政策。民生无小事,事事需上心。抓落实,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关乎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生产等民生工程,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要切实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不能只喊口号,要用真心换真情,多思考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常改进工作推进方法,降低工作推进阻力,提高工作实效。让一项项利民措施精准落地,一系列改革任务加速推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家长和社会均是做好“双减”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密切家校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定能显著减轻,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双减”政策落地 让教育回归本质

  “双减”政策是我国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之后的又一次重磅出击,针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反映的校外培训负担、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的问题。让校外培训机构坚持公益性属性,转道“素质教育”,瞄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高,以成为公立教育之外的有益的补充,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属性的重要内容。

  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减负。负担是由于未能完成任务目标所引发的压力,破解过重负担问题先要从作为主阵地的学校抓起。“双减”文件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作业管理、学校课后服务上下足功夫,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每所学校的重要常态化工作。只有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深度学习场域;只有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才能真正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少而精,但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家长们就没有必要再花精力、花金钱送孩子上校外培训机构了。

  配套推进均衡教育缓解焦虑。对于大规模的在校中小学生而言,优质教育资源毕竟有限,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和优势,家长们不得不花费精力和金钱送孩子上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文件中提出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抓住了“根”。如果上哪所学校所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差不多,或者升入上一级优质学校的机会公平,家长们“抢跑”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另外,去年10月我国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于整体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部署,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的改革,以更好地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人才成才观和选人用人观。社会整体观念转变了,尤其是人才观转变了,家长们对孩子发展路径的想法也会更开放。

  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长作为协同育人的主体,要加强学习,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理性而有定力,不盲目、不盲从,能够尽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陪伴。社会要营造支持和保护孩子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良好的教育生态营造更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为我们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更好地保驾护航。

  用好课后服务,提升“双减”质量

  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体现出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课后服务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究竟应该“提质升级”。

  提高站位,担当“育人阵地”主职责。课后服务最初是为解决“三点半难题”而提出的,但现在,课后服务已经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还要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不仅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还要开设丰富的拓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实现校内减负,还要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重要组成。课后服务不再是简单地学校多“照顾”孩子几个小时,而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体现出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要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办学的整体设计来谋划,课后服务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办好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课后服务的大前提。

  主动谋划,做实“课后育人”好文章。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五育”并举的演练场,也是激发潜能、个性成长的活舞台。多地经验表明,服务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创设多元时空,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是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的一大法宝。要深入挖掘课后服务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在丰富、多彩而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评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孩子是珍贵的种子,要让每一颗种子在课后活动中绽放童年之美、生命之美,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创新,破解“五项管理”大难题。五项管理需要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统筹。教育部提出,“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调研也发现,大多数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在校完成课后书面作业,保质保量。课后服务,学校老师在作业管理上大有作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真正做到“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课后服务让孩子动起来,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学生普遍欢迎的体育活动,助力学生成为终生的运动者。课后活动的斑斓多彩,也吸引着学生兴趣从电子产品转移到充满意义的现实生活。课后服务看似一个小举措,破解的却是五项管理的大难题,优化的是教育发展的大生态。

  如何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需要我们提高站位、统筹谋划、打通堵点,将国家意志切切实实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做好课后服务,没有旁观者。唯有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才能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工作简报:

  “三点发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教育部部署要求,多点发力,不断把“双减”工作推向深入,确保中央决策和教育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一)从管理上发力,减轻学生校内外负担。一方面,切实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2019年,《江西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出台,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同时从增加优质资源供给侧发力,以“智慧作业”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支撑下的规模化因材施教,在不改变学生纸质作业习惯和教师批改习惯的情况下,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优质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江西省将“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列为教育“奋进之笔”的八大攻坚项目之一,建立江西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多个规范性文件,会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把好“教学关”“审批关”“引导关”“治理关”四道关口,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治理力度,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

  (二)从疏导上发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为满足新时代中小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江西省于2018年开展课后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印发《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一是优化课程内容。在确保学生学业完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及拓展训练,引进校外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兴趣课程,丰富课程内容结构。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对课后服务保障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合理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并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予以倾斜,进一步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在经费使用上,按照“谁服务,谁取酬”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教师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加强日常督导,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专项内容。

  (三)从保障上发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江西省坚持用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把握教育评价、教学质量、考试改革等关键点,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双减”长效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新生态。一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江西省出台“两清单一安排”的贯彻落实举措,鼓励各地各校先行先试,积极开展评价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利用多种媒介和载体对评价内容改革、评价形式改革、评价主体改革等开展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进社会共识。二是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印发一系列文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水平。建立江西省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深入实施。通过以评促建,积极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全省共认定特色高中55所。三是推动中高考改革。江西省积极推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新高考改革落地,实施信息化项目攻坚,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建设,全员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切实攻坚高考综合改革。四是推动用人评价改革。江西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引导社会“终端”建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双减”为突破打好减负组合拳

  “双减”看似小事,实则是关系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的要事,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然而,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正在严重阻碍甚至摧残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究其根源,是“只要成绩、不要健康”的扭曲育人观和成才观在作祟。如何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破解减负难题,近年来浙江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以义务教育“双减”为突破口,打好中小学生减负组合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是重拳出击,整治规范,大力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浙江省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教育、市监、公安、民政、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培训机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为主、教育牵头、部门协同、家校联合、社会参与”疏堵结合、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2019年以来,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探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资金风险预警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体系和机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监管执法,累计开展双随机抽查3356次;实施校外线上培训备案审查,已累计发布通过审核的机构平台26个、线上课程850门、授课教师3630人;同步实行教育APP备案制度,完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开展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工作,累计排查3000余所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研究出台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个学科的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对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与年检结果挂钩。

  二是明确责任,落细落实,切实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早在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就出台《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作业的布置与管理,列举了11种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要求供各地对照整改。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工作机制。全省多地在作业管理上推陈出新。杭州市拱墅区在全区域实施“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改革“一本作业本”,实现作业“少而精”。衢州市常山县在全县各小学推行“周三无作业日”,有效利用课后托管,实现“作业不出校门”。

  三是关注民生,优化服务,家校协同办好课后服务“关键小事”。2018年2月,浙江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12月,又在全国率先由教育、发改、财政、人力社保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托管服务列入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省教育厅关键实事之一。2021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浙江就有金华、上虞、椒江、安吉4个市县入选,为入选单位最多的省份。其中,金华全市全部小学开展托管服务,从校外辅导机构“回流”学生11万余人,占参与托管服务学生的34.8%。

  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文件的通知

  京教函〔2021〕205号

  各区教委,燕山教委、经开区社会事业局: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高度重视。各区教委要指导学校充分认识加强作业管理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迅速组织学校学习《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二、抓好落实。各区教委要指导学校把作业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准确把握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作业管理细则,从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提出具体措施。各学校作业管理细则要向区教委备案,并在校内公示。

  三、强化监督检查。各区教委要将作业管理纳入对学校的日常监管,加强工作检查和过程性指导,确保工作落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5月12日

  经验材料:

  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山东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统筹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双减”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着力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二是改进作业管理。科学设计作业,建立中小学学科作业班级统筹公开和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分层布置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好学生作业时间。三是改进考试制度。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坚持教、学、考相统一。严控平时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每次考试难易程度要与教学要求相当,严禁过度拔高试题难度,考试测验结果采取等第制方式呈现。深化中考制度改革,推行学科等第制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切实减轻学生应试化、竞技化压力。

  二、着力抓好课后服务升级,确保“双减”工作聚人气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娃难等问题。要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改革,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升级提档、挖潜增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一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坚持多措并举,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在全面推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初中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校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依据学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三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积极争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文化馆等人力资源,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辅导。

  三、着力抓好校外培训规范,确保“双减”工作显锐气

  一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引导。教育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积极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将培训重心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二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推行“黑白名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培训机构收费、预收费监管,规范教育广告等营销行为,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培训秩序等方面的管理。三是强化校外培训整顿。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决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四、着力抓好配套措施落实,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双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必须坚持协同各方、统筹推进,切实形成推动任务落实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双减”治本之策,建立基础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县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支持发展集团化办学,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落实“公民同招”政策,确保各类学校公平竞争、良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家委会、家长学校为载体,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解读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育儿观、人才观,凝聚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三是建立健全“双减”工作督导考核机制。把“双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作为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内容,定期通报“双减”工作情况,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确保见到实效。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双减”工作

  河北省教育厅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关键,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强基固本,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指导所有县(市、区)根据实际,“一县一案”研究制定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具体举措。优化教师结构,持续实施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小学全科师范生补充计划,提高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招聘比例。加强教师培训,构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各级师范院校为主体,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远程网络平台为手段”的教师培训体系,整体设计专业水平梯次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教育信息能力提升、紧缺领域教师强基、培训团队素质提高等五大工程。

  二、完善机制,扎实落实“五项管理”

  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等“五项管理”,建立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制度,强化逐月督导,确保“五项管理”督导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今年6月,通过对全省“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河北省超过6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五项管理”后,作业量(作业难度)、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阅读习惯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三、聚焦民生,推动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

  把小学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实行课程化运作,加强常态化管理。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同级财政承担,不向家长收取费用。同时,创新工作举措,优化管理模式,吸纳社会力量,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比例达到100%,实现全覆盖。

  四、明确重点,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工作清单,明确治理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每周上报治理情况,强化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设立专门举报平台(电话),凡举必查。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准入和审批设置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强化督导检查,自今年5月起,组织全省8000余名责任督学每月一次开展全覆盖、全方位、无缝隙的逐校(机构)逐项督导检查,建立问题督办清单,跟踪整改落实。全省查处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148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少750余所,减幅达到14.7%。

  下一步,河北省将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双减”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市级统筹、县级为主管理体制。将“双减”工作纳入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范围,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员,依法追责问责。

  二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巩固课后服务全覆盖成果,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大力抓好“五项管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三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坚持从严审批,严格落实准入制度,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培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无证无照机构和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的问题机构,依法严肃查处。加强预收费管理,探索通过建立培训收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大力推进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规范、自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

以上即为《【遴选高频考点】双减》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遴选高频考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