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省市考点

【青海遴选热点】新青海精神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8-17 阅读次数:

【青海遴选热点】新青海精神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2021年6月10日,青海省委中心组学习会暨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研讨会召开,会前,青海省委中心组成员集体参观了“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题教育展馆。2021年6月11日,在西宁召开青海省党史学习教育进展情况汇报会,王建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自始终讲政治、重学习、求真理、为人民、爱领袖,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必须要拓展真理光芒、思想伟力、赓续精神、不懈奋斗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铸就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

  二、命题预测

  1.2018年7月23日至24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 )、( )、( )、( )”的新青海精神。

  A.登高望远

  B.自信开放

  C.团结奉献

  D.不懈拼搏

  E.不懈奋斗

  2.请你谈一谈对“新青海精神”的理解(300字)。

  3.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提出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新青海精神的对策建议(400字)。

  4.根据给定材料,请你概述青海省弘扬新青海精神的做法(300字)。

  5.省委宣传部拟于近期召开“弘扬新青海精神”座谈会,假如你是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请你撰写一篇讲话提纲,供领导参阅(600字)。

  6.新青海精神,承载着青海人民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蕴含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和战略眼光,为我们在新时代担当新的历史使命,实现新的更大作为,奋力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请结合材料,围绕“新青海精神”,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10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称,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渗透并体现在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思想、性格和情感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等核心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的总称,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体现时代生活各个领域、反映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主导思潮、进步思想和积极精神。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这个新精神就是: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登高望远是新青海精神的灵魂,自信开放是新青海精神的主题,团结奉献是新青海精神的核心,不懈奋斗是新青海精神的品格。这四者之间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青海精神的有机整体。

  新青海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文化追求,与青海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社会实践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倡导和发扬新青海精神,根本目的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建设更加富裕的新青海”,使全省综合实力强起来,让各族人民过上有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就是要“建设更加文明的新青海”,使向上向善、团结友爱、诚信互助成为全社会自觉;就是要“建设更加和谐的新青海”,使社会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人与自然和谐;就是要“建设更加美丽的新青海”,使山美、水美、人更美,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就是要建设公正青海、法治青海、诚信青海、平安青海、和谐青海,让各族人民充分享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就是要让青海各族人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追求“思想观念的高质量”、精神文明的高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没停止过。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

  倡导和发扬新青海精神,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把握青海全面发展的“规律特征”。青海发展总体滞后的严峻现实告诉我们,要使青海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决不能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上因循守旧,决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青海,用老思路干新事业。必须跳出青海看青海,置身全国全世界看青海。谋划青海的工作,“既要有三江之源的宽广视野,又要有昆仑之巅的博大胸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精神、新的方法“担当”新使命,作出新“奉献”。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树牢青海各族人民的“青海自信”。树立“青海自信”,重要的是要解决少数干部群众中长期存在的改革不自信、开放不自信、发展不自信、文化不自信的问题。青海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耸立于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的“热岛”和“中流砥柱”。它以强大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改变了大气环流,对亚洲乃至整个北半球的气候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青海自信”源自于青海重要的资源地位,源自于青海重要的区域地位,源自于青海独特的文化底蕴,源自于青海优秀的精神传承。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织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团结奉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说的是团结,“人人好公,天下太平”,说的是奉献。青海自古就是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地方。先秦时期曾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融合的生动典范,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了西部地区的文化交流、经济社会发展,隋唐时期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往来的“黄金桥”,明清时期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与文化交流。自解放以来,青海各族人民同心戮力、艰苦奋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涌现出以十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郭永怀、尕布龙、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共同谱写了不断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推动青藏高原沧桑巨变的壮丽史诗。

  ★存在问题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多元价值观带来的文化冲击。当前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化,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遭到强烈冲击,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所淡化。二是互联网带来的高速冲击。伴随着网络技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范围使用,网络早已成为了群众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有消极萎靡的信息,甚至有的敌对势力更是借助网络大肆地推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普世价值论”诸多种错误思潮。三是民族文化流失所导致的认知障碍。部分群众热衷于国外的各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少认知与了解,面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表现得漠不关心。四是价值观教育欠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目偏少,未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广泛地融入教学课程体系中。

  ★对策措施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先行,强化思想武装。要通过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补足精神之“钙”,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是提升社会道德水准,培育现实土壤。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利用新旧媒体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凝聚崇德向善力量,引导全社会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筑牢文化建设制度提供深厚的现实土壤,促进整体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

  三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养料,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四是完善诚信长效机制,营造社会氛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必将极大地优化文化建设制度的社会环境。

  四、地方实践

  ★领导要求

  青海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积淀,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弘扬。它们传承着勇者无畏的江涛气魄,诠释出行者常至的奋斗情怀。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是青海最宝贵的财富,生发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它们共同汇聚成的新青海精神,激励青海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奋勇拼搏,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传承民族精神、展现时代担当,在实践中凝炼出“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鼓舞感召着全省各族群众积极投身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伟大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各族儿女才能迸发出战天斗地的磅礴力量,才能向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目标阔步前行。

  ★对策措施

  一是注重内涵建设,形成思想共识。一种精神要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广泛接受和自觉遵循,必须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精气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的外延。但是,新时代新青海我们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各族人民也还存在许多思想困惑。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人们的思想实际,针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不断丰富新青海精神的时代内涵,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青海精神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在更深层次上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抓好以文育人,传承优秀文化。新青海精神的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青海文化。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丰富文化内涵,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结合新时代新青海精神的基本内容,讲清楚中华文化和青海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梳理中华文化和青海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入挖掘青海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打造青海精神高地,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青海优秀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要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更好地用传统文化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三是抓好实践养成,丰富体系内容。新青海精神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中,突出新青海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行风评议,规范行业行为。要把培育和践行新青海精神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基本遵循,彰显正确价值导向。要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纯洁思想道德,提升道德素养。利用国家重大纪念日、国家公祭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家庭。广泛开展孝敬友善、诚实守信教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善心,引导人们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

  四是调动多种手段,营造舆论氛围。应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新青海精神的积极性,既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也发挥好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的优势;既在新闻报道中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也在娱乐、体育等其他方面的报道中体现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要求。特别应注重以新颖的视觉文化、听觉文化吸引人,通过提供既体现主流文化要求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内涵和要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是抓好建章立制,强化激励约束。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社会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应进一步完善各类奖惩制度,把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要求体现在制度、政策规定之中,充分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让体现这一体系要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反这一精神要求的行为受到惩罚;完善实践养成机制,把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要求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日常行为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等具体行为规则,使人们的行为有所依从,培养良好的社会习俗,抵制和消除社会陋习;完善工作机制,把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好政府机关、社区、家庭、单位、学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合力。

  六是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实事求是。要用新青海精神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新青海精神要求的阐释。通过这种具体的阐释,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宗教在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致力于发展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政治、社会、文化,大力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大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各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既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解决发展的现实利益问题,又要看到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要紧密联系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善于继承和发扬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和进步的优秀思想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发展与创新。

  七是坚持重在建设,开展实践活动。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是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最重要的内容。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是把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家庭。广泛开展孝敬友善、诚实守信教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善心,引导人们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群众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有利于树立知荣辱、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进而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五、素材积累

  名言金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青海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积淀,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弘扬。

  伟大时代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托举伟大梦想。

  精神激励行动,精神铸就伟业。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荣光属于实干家。

  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大作文框架:

  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树牢为民的深厚情怀。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构建更好的文化环境。

  在学史崇德中赓续青海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明大德,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守公德,践行为民服务的牢固宗旨。

  严私德,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操守。

  以新青海精神为引领 争做新青海建设的“孺子牛”

  我们要做登高望远的奋进者。

  我们要做自信开放的推动者。

  我们要做团结奉献的践行者。

  我们要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弘扬新青海精神 赓续党的精神血脉

  坚定理想信念之基。

  汲取求实创新滋养。

  汇聚协同攻坚伟力。

  激发勇敢担当动力。

  让新青海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坚持登高望远,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自信开放,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团结奉献,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不懈奋斗,做强做优做大。

  讲话稿框架: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 汇聚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磅礴力量

  一、希望全省党员干部筑牢信念之基,提高政治站位

  二、希望全省党员干部提升干事之能,练就过硬本领

  三、希望全省党员干部追求担当之为,凝聚工作合力

  四、希望全省党员干部弘扬奋斗之风,建设大美青海

  发言材料框架:

  弘扬新青海精神 共绘新青海蓝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1:

  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党的红色精神是红色基因的核心,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在青海,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和传承的,这些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海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已经成为建设新青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建设新青海,就要面向未来、呼应时代,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灯塔、是灵魂、是力量。共产党人要把“坚定执着追理想”作为政治信仰、人生信条,真正打牢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思想根基。要高举理想之“灯”。新时代,不管环境如何变,当初在党旗下的誓言不可忘,不管走得有多远,当初因何出发、去向何方不可忘。要补足精神之“钙”。以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固好思想之“元”。作为生活在这片高原土地上的党员干部,尤其要经常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理想信念熔铸在血脉之中,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理想信念系于对岗位工作的尽职尽责、对人民群众的尽心尽力。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树牢为民的深厚情怀。在青海,精神是一代一代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和光辉业绩打造出来的,尕布龙、廉福章、昂嘎、王成元、韩慧瑛、才仁松保等为代表的长期奋斗在青海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以他们为榜样,就要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尕布龙“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疾苦”到才仁松保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救人性命,是一项多么光荣神圣的事业啊”,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无不怀着人民至上的赤诚与真情,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对个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党的干部源于群众、为民服务,手中的权力意味着职责而不是享受,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与群众心连心,为群众谋福祉,就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做执政为民的忠诚公仆。

  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构建更好的文化环境。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青海,精神始终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最为动人的力量。青海红色资源丰富,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放大“新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让“新精神”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让“新精神”激励我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对青海特色党史资源的研究,进一步挖掘青海革命文化特质,丰富青海精神时代内涵;要强化青海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纪念场馆的开发利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优质载体,以“互联网+党史”为平台,推出更多更好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深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进一步释放青海红色文化和新青海精神的强大正能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青海“十四五”蓝图已绘就,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奋斗目标与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谱写出青海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新篇章,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

  (来源:青海日报,有改动)

  大作文2:

  在学史崇德中赓续青海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总书记继福建考察阐述“学史明理”、广西调研阐发“学史增信”后,又一次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四史”课,让我们从“四史”宣传教育中汲取深厚的精神滋养。青海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诸多精神,这些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海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我们要继续学习好、传承好、挖掘好、发扬好青海精神,为高质量完成“四地”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明大德,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开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新青海精神,体现了青海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体现了青海党员干部为党、为国、为民的担当,体现了青海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的可贵精神。

  守公德,践行人民服务的牢固宗旨。小高陵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和“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体现了尽心尽力为群众干实事,不舍尺寸之功,不捐毫末之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具体实践。

  严私德,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操守。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保持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俭修身、以俭兴业,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今天,我们正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并坚定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学史崇德”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学史崇德中赓续青海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来源:青海日报,有改动)

  大作文3:

  以新青海精神为引领 争做新青海建设的“孺子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新青海建设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热血书写忠诚担当,书写下一幕幕催人奋进的奋斗篇章。他们中,有的在脱贫攻坚路上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有的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平凡坚守;有的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一心为民……他们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确立了学习榜样、树起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我们要见贤思齐,以先进为榜样,以优秀为楷模,在新时代践行新青海精神,争做新青海建设的“孺子牛”。

  我们要做登高望远的奋进者。我们要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能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上因循守旧,决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青海,用老思路干新事业。必须跳出青海看青海,置身全国全世界看青海。要有三江之源、昆仑之巅的宽广视野,要有“守望”全国全世界、“造福”全国全世界的博大胸怀。

  我们要做自信开放的推动者。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敏感区和启动区、全球生态系统调节稳定器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主要生态产品输出地,这是我们的底气。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主动地拥抱世界,真正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发展格局。

  我们要做团结奉献的践行者。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目前正在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面对新阶段新挑战,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宽广的团结胸怀、朴实的奉献境界,做好每一项工作;用点点滴滴的心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要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人民是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力量之源,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造福人民作为座右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清青海的优势和短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永远保持不懈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担当,干在实处,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开拓创新、担当实干,以实际行动推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来源:青海日报,有改动)

  发言材料:

  弘扬新青海精神 共绘新青海蓝图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十三五”圆满收官的背后是新青海精神激发出的澎湃活力。一路走来,有个声音始终在我们耳边回荡: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2018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这份美好蓝图的背后,是72万平方公里的期盼、600多万各族儿女的渴望。青海最大的机遇是政策、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最厚的底蕴是资源、最强的动力是改革、最佳的路径是开放、最宝贵的财富是精神。然而硬币总有它的两面。必须承认,地处高原是青海的区位短板、发展不足是青海的现实之困、区域差异是青海的协调难题、转型缓慢是青海的发展瓶颈、人才短缺是青海的最大制约、社会治理是青海的压力所在。建设新青海,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2019年8月25日,“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题教育展馆在青海美术馆建成并开馆。“两弹一星”奉献精神、慕生忠开路精神、尕布龙赤子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在这个总面积1100平方米的展馆内,图文展板、实物资料、影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展陈令人耳目一新。刚刚闭幕的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青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这样极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能够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交出非同寻常、特殊考验之年的好答卷绝非偶然。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那样,青海人从来都是缺氧不缺精神,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靠着这股力量,我们能率先在全国实现疫情防控“五个清零”,率先在全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靠着这股力量,我们能带领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实现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我将继续与盗采盗猎分子作斗争,用生命保护生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为可可西里管理局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在过去的20多年中,赵新录扎根可可西里无人区,和战友们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抗高寒缺氧、斗“盗采盗猎”分子,肩负着保护藏羚羊、保护“中华水塔”的神圣使命。可可西里自然环境严酷,工作条件艰苦,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守的。然而,正是因为无数个“赵新录”的坚守,才换回可可西里的宁静;也正是因为无数个奋战在青海各行各业的“赵新录”,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将智慧和汗水淬炼成为建设新青海的磅礴精神力量,让前行的脚步更加有力、愈发铿锵。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我们要持之以恒弘扬和践行新青海精神,凝聚一切智慧,团结一切力量,迎难而上、奋勇拼搏,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青海日报,有改动)

以上即为《【青海遴选热点】新青海精神》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青海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