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省市考点

【湖南遴选热点】锦绣潇湘深植红色基因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9-02 阅读次数:

【湖南遴选热点】锦绣潇湘深植红色基因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6月19日晚上,“百年正青春”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正式首演,热情讴歌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深情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观看演出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李微微观看演出。许达哲在致辞中指出,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新时代我国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三湘四水激荡英雄壮歌,锦绣潇湘深植红色基因。熔铸在百年党史中的湖南红色基因,早已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湖湘儿女的精神血脉,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二、命题预测

  1. 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结合给定材料和工作实际,请你围绕“弘扬红色文化 滋养初心使命”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湖南省弘扬红色文化的经验做法(300字)。

  3.衡阳市召开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假如你是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请你撰写一份会议通知(400字)。

  4. 针对座谈会中反映的问题,请你就长沙市挖掘红色资源提出对策,供领导参阅(300字)。

  5.结合给定材料,请你结合岳阳市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的情况,撰写一份工作简报(500字)。

  6.根据给定材料,请你撰写一份长沙市弘扬红色文化的工作情况汇报(400字)。

  7. 益阳市计划召开“挖掘红色资源 弘扬红色文化”座谈会,假如你是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请你撰写一份市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1000字)。

  8.湖南省政府研究室就弘扬红色文化情况赴部分地市进行调研,结合给定材料,假如你是调研组工作人员,请你撰写一份调研报告(10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如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信仰、政治作风、政治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

  ★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站在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红色文化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倡导者、创造者和实践者,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红色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根本主题,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初心和使命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在。红色文化是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延续和发展到今天的。

  二是红色文化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在历史活动中,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强调把先进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思想品格。红色文化是在理论与实际的互动中被创造出来的,因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思想品格。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等。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标识和党性要求,也使反映这些内容的红色文化拥有思想和真理的影响力量。

  三是红色文化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甫一出世,便自觉把党的精神和党员个体精神联系起来铸造建设,并贴近实践和时代需要来培育和塑造,从而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特殊的精神气质和优良传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质的外延成果和彰显载体。诸如不畏艰险、永远奋斗、追求真理、勇于牺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求真务实、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精神气质,以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样一些直接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典文献,既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也使反映这些内容的红色文化拥有人格和道德的感染力量。

  四是红色文化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本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思想品格、精神气质,从来不是抽象的存在,也从来不只是在理论口号上彰显它的光彩。它们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始终在实践中突现它的价值。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实践的反映,并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拥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总像那位挖山不止的“愚公”,自己带头干,用行动而不是口号去“感动上帝”,从而使人民大众“甘心情愿”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来挖掉各种各样的“大山”。中国共产党人这种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社会实践,孕育和发展了红色文化,从而使红色文化每到重大历史关头,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和文化旨趣所在,也融合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成为具有实践引导力和精神感召力的先进文化。

  ★存在问题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特色先进的文化,是重要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是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由于缺乏对大众传播规律的认识,过于强调其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往往是枯燥说教方式,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很难为人们所接受。二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在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得不到充分利用。三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资源不加以保护,造成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的破坏。

  ★对策措施

  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历史,见证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辛探索过程和实现初步繁荣昌盛的发展成就,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令世人瞩目的辉煌篇章。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使红色文化永放光芒。

  一是要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挖掘。通过原始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广泛搜集整理红色文物,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收藏,积极走访革命前辈及其亲属,走访革命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革命博物馆、革命红色遗址等,从中获得内容丰富、有声有色的鲜活素材,增强红色文化的可读性、吸引力和传播力。

  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党史、党课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革命圣地和红色旧址,举办红色文化收藏和红色文化书画作品展览,举行红色文化论坛活动,进行红色文化文艺宣传演出,撰写回忆革命先辈光荣历史和不朽功勋的纪念文章,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等,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积极传播红色文化理念,使红色文化在人民大众心中深深扎根。

  三是要加强红色文化研讨交流。要积极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研讨、座谈和交流活动,分课题、分项目进行研讨座谈,举办专家学者专题讲座进行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红色精神、投身红色实践、开展红色活动、研讨红色文化,不断升华思想认识和心得体会,共享红色文化成果,从而达到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是要充分发挥民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特有优势和特色专长,充分依托各种红色文化平台,把传承好、弘扬好红色文化作为神圣职责更好担当起来,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打造地方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进一步发挥社会各界的重要作用。

  四、湖南实践

  ★重要意义

  “半部近代史,一群湖南人。”近现代百余年间,中国内乱不绝,外患频仍,逢此多难之秋,一大批湖南人挺身而出,成就了“湘省士风,云兴雷奋”“举世无出其右”的景象。

  放在百年党史上,湖南更是举足轻重、功不可没。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重要萌发地和创建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转折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锻造地,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也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百年来,湖南以其砥柱之坚、开创之功、牺牲之众、贡献之大奠定了在百年党史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湖南,都对湖南的红色资源和党史资源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2020年9月,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生动诠释了湖南的这一历史地位。

  论砥柱之坚,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湘籍革命家、军事家群体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可谓灿若群星、辉映神州。出席党的一大13名代表中,湘籍占4名,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湖南独占三元,“延安五老”有三位来自湖南,共和国1614位开国将帅中,湘籍有202人,其中湘籍元帅3名、大将6名、上将19名,抗美援朝五任司令员全部为湘籍将帅。这一组组数字标注的是一个个璀璨夺目的星阵星群,他们是革命的中坚、民族的脊梁、国家的砥柱,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建党、建军、建政史上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们是湖南人的骄傲,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论开创之功,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湖南人发先声、开先路、当先驱、做先锋,在党史中写下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创之功。这里发出“建党先声”,蔡和森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组建了最早的中共省级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都是湖南人,中共安源支部是全国最早的工人党支部,岳北农工会是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工农联合组织。这里成为“建军摇蓝”,秋收起义打出第一面工农革命军旗号,湘南暴动打响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枪,桂东见证了我军第一条军规的诞生,水口建党是新型人民军队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首次实践。这里开启“建政先河”,党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就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个省级政权即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论牺牲之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湖南人,舍身殉国,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牺牲,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人民战争的坚固城墙,三湘大地这片热土上浸润着以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荣光。据统计,自1927年到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有370多万人。其中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人,其中有名可查的有15万多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牺牲197653人,其中有湖南儿女11541人。大批仁人志士舍家纾难,前赴后继,献身革命,毛泽东一家有6人为革命献出生命;何长工家族中包括妻儿在内的30多名亲属惨遭杀害;贺龙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50位。最为悲壮的是,平江一个当时人口不足50万人的县城,从1921年至1949年,全县先后有23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1000多名;炎陵县策源乡梨树洲村,当年为了保护红军标语,全村的百姓都成了烈士。2018年,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793位(组)英烈人物,湖南占八分之一。2019年,中央有关部门推出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其中5封是“湖南家书”。

  论贡献之大,在百年党史上,一批又一批湖南人投身革命洪流,舍身忘我奋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党的一大召开前,湖南人参与海内外8个早期共产党组织中6个早期组织的创建,全国早期组织58名共产党员中湘籍有20位,他们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党学说的形成和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大革命时期,湖南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这里是全国五个罢工的重点区域之一,是全国农民运动最发达的地区,湖湘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工农运动,为革命的燎原之势锻造了一大批领导人才、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土地革命时期,湖南共产党人发动了四大武装起义,开辟了五大根据地,创建了工农红军,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正面战场22次大规模会战中有6次发生在湖南,平均每15个湖南人有1人参军参战;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陈赓、罗荣桓、谭震林等湘籍将领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湖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湖南实现和平解放,加速了全国解放进程。

  ★存在问题

  1.红色基因的文化繁荣度还不够高。从革命精神的传承传播来看,红色文化的传播力还不够强大,既未形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又缺少广泛传播的文艺精品。从红色基因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来看,红色资源的发掘还不深,红色文化的繁荣度也不够,红色与绿色、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还没有实现有机融合,红色产业发展还未能产生规模效应、集聚效应。

  2.红色客厅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相较于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品牌打造的先行地,湖南虽然形成了一批展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教育培训和接待能力亟待提升,红色旅游产品也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的红色标识,加大红色品牌的宣传力度,让湖南的“红色名片”更亮丽。

  3.红色践行的时代结合点还不够深入。弘扬红色文化,最核心的是结合时代特点,最关键的是找准实践路径。目前红色文化宣传与各项工作的结合尚处在磨合阶段,各类践行载体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总结,特别是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在建党百年之际展示“四个自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力度。

  ★对策措施

  文化兴中国兴,文化强中国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

  第一,践行使命担当,提高政治定力。传承红色基因既是一份工作职责,更是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清醒认识其重大意义,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政治定力,必须明确传承红色基因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和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二,做好宣传教育,彰显独特魅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必须融通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对其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还要突出红色基因的特色主题。红色基因传承中,有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如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推出《社会主义“有点潮”》电视理论节目,将传承红色基因与理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融入文化建设,深入企业、校园、社区、农村等,传播效果很好。

  第三,注重资源保护,挖掘文化潜力。现在,各个地方很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涌现了许多红色旅游点。例如,湘西十八洞村,把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已经发展成为知名旅游景点。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加强对有关资源的保护、挖掘,进行文化创新,激发创造潜力。一要建立科学保护体系,既注重对物质形态资源的保护,也注重非物质形态资源的保护。例如,井冈山的江满凤,她虽是景区清洁工人,但能唱两百多首红歌,还是井冈山主题曲的创作人员。二要建立红色基因大数据库,使红色基因保护有档案可查。像湘潭大学,出版了《红色基因文库》《红藏》等书籍,有很多珍贵历史文献得到保护。三要加强相关方面研究,特别是对基础史料的整理。各个地方都要挖掘红色文化,将其资料化、数据化,尤其是各地纪念馆、博物馆,研究人员要不定期出版期刊,让资料得到有效“传承”。

  第四,促进有机融合,增强产业活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要将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机融合,以红色带动古色、绿色等各方面资源的联动开发。例如,湘潭伟人故里,有的红色景点处于美丽乡村,那么就可以开发乡村旅游,让“红+绿”焕发新活力。贵州是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有机整合起来,可以开展民俗旅游。文化产业要延展链条,不断丰富人的文化生活。湘潭韶山是红色旅游示范区,可以将红色旅游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再进一步和农业、工业相结合,形成受欢迎的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最终形成多元产业发展的链条。同时,推动文化教育、脱贫攻坚、文化名片建设、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发展,不断壮大新兴业态,形成文化企业集群,增强产业活力,最终惠及群众。

  第五,健全机制保障,形成发展合力。对红色基因的保护、传承、利用,应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调动各方、形成合力,制定相关举措,做好配套保障,方能在实处取得实效。例如,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需要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的长效机制。要鼓励红色景区点与研学旅游共同发展,引导更多年轻一代参观学习,尤其做好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

  因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滋养着她。

  因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她。

  因为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锤炼着她。

  因为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沁润着她。

  汲取“半条被子”的精神力量

  半条被子映射的是初心,彰显的是忠诚。

  半条被子播下的是信仰,凝聚的是人心。

  半条被子立下的是规矩,树起的是形象。

  善用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彰显红色资源的时代魅力。

  彰显红色资源的思想光芒。

  彰显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

  以红色资源为课堂,进一步认清“走什么路”。

  以红色资源为镜子,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人”。

  以红色资源为教材,进一步弄懂“该怎么干”。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挖掘特色,争做“红色接班人”。

  整合优势,争做“红色领学人”。

  优化载体,争做“红色播种人”。

  让“红色”旅游红红火火

  讲好红色故事,凝聚“红色力量”。

  拓展红色体验,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红色产业,激活“红色经济”。

  经验材料框架: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红色底蕴,建好党性教育“主阵地”。

  讲好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教育“主旋律”。

  启动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调研报告框架:

  关于湖南红色文化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重大历史事件。

  (二)丰厚的历史遗存。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分布较散。

  (二)保护体制不够完善。

  (三)旧址破损严重。

  (四)投入严重不足。

  (五)开发状态原始

  (六)专业人才缺乏。

  三、下步建议

  (一)科学谋划,制定红色文化发展规划。

  (二)完善体制,落实红色文化工作主体责任。

  (三)多方融资,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

  (四)整合资源,设计系列精品红色旅游路线。

  (五)规范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

  三湘四水激荡英雄壮歌,锦绣潇湘厚植红色基因。重温百年党史的湖湘记忆,常常有人会问,湖南人凭什么一次又一次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成功业之盛?湖南这片山川土地如何能孕育如此强大的革命精神,绵延而不绝,历久而弥新?如果真正要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弄清红色基因的脉络与源流,必须走向党史深处、回到历史现场,在一件件生动鲜活的史实中去体悟、去感知、去求解。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滋养着她。“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自古以来就是流传在湖湘大地上的精神禀赋。正是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重忧患,一大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少年毛泽东读过《盛世危言》后深有感触地说:“读了这些史实,觉得祖国的将来,非常可忧,我开始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个人的天职。” 当13岁的任弼时看到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时,便发出了:“呜呼!我辈对之当如烈火之烧心,众镝之丛体,芒刺之负背,若能时存卧薪尝胆之念,励精图治,何患收回割让之地不能乎!”的慨叹。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强烈忧患,激起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强烈担当。从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之问到蔡和森“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勇毅担当,再到向警予“呜呼,我中华之前途,我卓尔之诸君不自负之,其孰负之?”的痛心疾首,纵观他们的一生,支撑其生命火花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属蕴含在内心深处的深厚爱国情怀和救国救民的强烈抱负。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她。“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湖南人从来不缺乏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时期更是如此。无论前路如何凶险,环境如何惨烈,他们始终坚信革命能够成功,坚信自己的奋斗有价值,甚至坚信自己的死亡将成为走向胜利的铺路石。“革命理想高于天”,对于他们来说理想信仰一旦选择了,就比天高、比地厚。无论遭遇怎样的生死抉择,理想信念犹如激流中的磐石,江流石不转,至死都不渝。“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夏明翰烈士的遗诗;“把骨头烧成灰,我还是共产党员!”这是邓中夏就义时说的话;“为党的事业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是罗学瓒牺牲时的心灵表白;“决不脱离党!”这是毛泽民就义时的铮铮誓言……一大批湘籍革命家、军事家正是以这样坚贞、笃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信仰共产主义,始终对党绝对忠诚,用热血和生命写就了矢志不移的精神奇观。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因为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锤炼着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整个革命期间,湖南人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的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1927年,贺龙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时,所率领的起义部队8000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桑植籍。起义失利后,贺龙仅带了8个人回到桑植,但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名桑植儿女加入红军。“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这首当地民歌形象地展示了当年桑植儿女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重负在肩何所惧,岂经事变惜头颅”……从湖南革命先烈的遗诗,我们读到一种踔厉敢死的精神,一种“尽掷头颅不足痛”的豪情。英烈们用热血写就的生命绝唱,荡气回肠、感天动地。对于他们而言,牺牲是一种无畏无悔的选择,甚至是一种生命的追求,病榻上的缪伯英就抱憾地说:“我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沁润着她。湖湘儿女自古就有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自20世纪初以来,面对支离破碎的国家和灾难深重的人民,素有开眼看世界传统的湖南人,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其中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先进群体经过苦苦求索,终于找到了救亡图存出路,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建党实践,为党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最早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主张,在攻打中心城市道路行不通的情况下及时转向农村,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这些开创性的探索,使中国革命在挫折和迷茫中看到了曙光和前途,走出了一条东方大国的革命之路。在之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并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站在百年党史上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湘籍共产党人一直积极探索,写就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造,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髓,彰显了“开天辟地”的革命精神。

  湖南为什么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湖南为什么这样红,伟大的愿景激励着她;湖南为什么这样红,旭日的光辉照耀着她!湖南在百年党史中作出了不可替代、无可撼动的历史贡献,留下了载入史册、永不磨灭的光辉印记,激励着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守初心担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

  汲取“半条被子”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视察时强调:“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半条被子”故事蕴含的丰富红色精神意蕴,是新时代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半条被子映射的是初心,彰显的是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红军战士宁可自己受冷受冻也不让百姓受苦,背起剩下的“半条被子”毅然决然跟着党组织朝前走,不畏艰难险阻,前仆后继,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理想信仰的无限忠诚。重温“半条被子”故事,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就是要传承红军战士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半条被子播下的是信仰,凝聚的是人心。长征是宣传队,这种宣传不只是刷标语、喊口号,还伴随着时时处处、实实在在的行动。沙洲村是一个红军长征行军中经过的山区村、民族村、贫困村。面对一面之缘的百姓,红军战士视若家人、冷暖与共,让老百姓心中完成了共产党的速描——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真心支持革命事业。历史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党就是靠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无私支持,才取得了全国政权、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重温“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弘扬红军“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优良作风,切实把群众工作抓在手里、做到实处,大力践行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请教,到一线拜群众为师,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善于调动群众力量,凝聚起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半条被子立下的是规矩,树起的是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故事让“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沙洲村民惧怕国民党“白军”,而土豪劣绅惧怕共产党红军。老百姓把红军当亲人看待,为红军磨稻谷、缝米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沙洲村民树立起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让老百姓打心眼里拥护和支持。纪律规矩是党的生命线,是为人做事的警戒线。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生存发展;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纪律和规矩,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重温“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传承红军“纪律严明、清廉无私”精神,始终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坚持小事小节抓起,自觉净化生活圈、朋友圈,真正做到慎初慎独慎微。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永怀赤子之心、永葆奋斗激情,汲取“半条被子”的精神力量,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湘潭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富集的优势,打牢“学党史”基础,突出“悟思想”关键,抓住“办实事”核心,强化“开新局”重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实见效。

  以红色资源为课堂,进一步认清“走什么路”。道路问题是关乎一个政党兴衰和国家命运的首要问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党员群众更加坚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湘潭市把当地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成为常学常新的红色课堂,让党员群众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是教育党员。以红色资源为教室,深化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守初心、担使命、坚信念。二是引导青年。以红色资源为纽带,通过课堂、教材以及研学等多种形式,把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洒到广大青年的心田,让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坚决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当代青年信仰的自觉选择。三是宣传群众。以红色资源为基地,深入传播党的不懈奋斗史、为民服务史、理论创新史、精神锻造史、自我革命史以及湘潭地方党史,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以红色资源为镜子,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学习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遍布于湘潭市各地的丰富红色资源,承载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历史,传承着我们党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优良传统。要以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的镜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以“无我之心”做为民之事、富民之事、乐民之事。一是树理念。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百年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前途也在人民,进一步树牢为民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二是办实事。扎实开展好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群众排忧愁、我为基层优服务、我为乡村振兴助帮扶、我是志愿者我来帮等“四为一帮”实践活动。三是强本领。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七种能力”,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以红色资源为教材,进一步弄懂“该怎么干”。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湘潭市通过以红色资源为教材,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锤炼“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品格,培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让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担当书写新的篇章。一是在抓重点中大显身手。聚焦“国之大者”,重点抓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件大事,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力争走在前头、作出表率。二是在攻难点时勇往直前。重点在应对风险、凝心聚力、产业发展上攻坚克难。狠抓网络综合治理,注重风险防范,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狠抓媒体深度融合,构建上下贯通的传播矩阵;狠抓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一线一廊”建设(即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专线和“红色走廊”道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三是在创亮点上奋发有为。以“宣传工作机制创新年”为契机,瞄准高线干事业,锁定目标争一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增强“四力”为重点,不断完善“争先创优”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加快推动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承,也离不开红色故事的熏陶教育。让我们积极守护红色家园,留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彰显红色资源的时代魅力、思想光芒和精神价值,更深入地整理红色记忆,更精彩地讲好红色故事,从中激发奋进的力量,坚定信仰,向着希望的彼岸乘风破浪。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 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百年奋斗历史,对于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要求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最近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又鲜明提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号召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湖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湖南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舍生忘死,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湖南这片热土,遍布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足迹。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的共产党人灿若群星、光彩夺目。在党成立前的8个地方组织中,湘籍革命家参与发起成立的有5个;出席党的一大13名代表中,湘籍占4名;党的“五大书记”中,有3名是湖南籍;10位开国元帅,湖南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10位开国大将,湖南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位;57位开国上将,湖南有19位;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五位司令员都是湖南战将;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中国当代军事家中,湖南籍占15名。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调研时深情讲到,开国的这一批革命家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星阵星群,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湖南这片热土,矗立着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红色丰碑。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三湘大地风雷激荡,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大革命时期,湖南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狂飙突起,毛泽东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后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掀起湖南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境内燃起了工农武装革命的熊熊烈焰,秋收起义打出第一面工农革命军旗号,湘南暴动打响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枪,茶陵建立了最早的工农兵政府,桂东见证了我军第一条军规的诞生,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党组织和边境地区的新四军、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在部分日占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平江、岳阳等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湖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各种抗争的同时,积极团结争取各界进步人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推动湖南实现和平解放,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湖南这片热土,浸润着以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荣光。“断肠将军”陈树湘烈士,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被俘后宁可断肠也不断“脊梁”;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工人运动领袖郭亮烈士兑现了他早年立下的“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的誓言;杰出女党员何宝珍被捕后,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只有斩钉截铁的一句话“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这样的英雄故事数不胜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南查明在册的革命烈士达15万名,牺牲后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达100多万人。可以这么说,“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是湖南革命年代作出巨大牺牲的生动诠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流淌在湖南革命史中的精神血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湖南这片革命圣土在这个特殊重要节点,更应该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从我们脚下这片红土地吸收深厚养分,我们对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充满自信,我们前进的道路必将更加行稳致远!

  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行动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的历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深切体悟“革命理想高于天”,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革命理想高于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郴州11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湘南暴动打响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枪,汝城建立了全国最早的5个苏维埃政权之一,桂东见证了我军第一条军规的诞生。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深切体悟“党是领导一切的”,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192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桂东沙田颁布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听的就是党的指挥。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不变色、永不变质的根本保证;深刻认识在时代呼唤、历史选择、人民期盼和实践锻造中,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当之无愧的。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切体悟“社会主义好”,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是相信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国几十年来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要坚定理论自信,绝不能在理论上“削足适履”。从郴州由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由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由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性、实践成功性、人民认同性、与时创新性,更加对自己选择和遵从的理论感到自信。要坚定制度自信,绝不能在制度上“妄自菲薄”。2020年的抗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高下立判。要坚定文化自信,绝不能在文化上“崇洋媚外”。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铸就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丰碑,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郴州的殷殷嘱托,真正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深切体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加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汝城县沙洲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一条被子剪成两半,留下来一半是对人民和百姓的初心与承诺,带走的一半是共产党人继续前行的使命与担当。他强调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其中,重点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住房、通信、交通、法律援助等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突出问题,特别是关心好革命老区和英烈后代的实际困难,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有获得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深切体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更加坚定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一极六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奋斗出来的。学习百年党史,获取奋进力量,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靠奋斗和实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当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以及对郴州“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大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一极六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一极六区”是立足中央、省委最需要郴州承担什么、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发挥什么优势、如何更好服务“国之大者”的实践和探索,是旗帜鲜明讲政治、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牛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用“一极六区”的实干实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让“一极六区”的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验材料:

  多维度挖掘红色资源 立体式进行红色教育

  2020年以来,岳阳市委组织部结合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员素质提升精品教育培训”为载体,以打造“五个精品”为抓手,多维度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立体式红色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脚下这片红色土地吸收深厚养分,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绘制红色地图。开展红色资源摸底调查,全面盘活挖掘全市红色资源,建立英模人物、红色遗址等红色资源目录。对任弼时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刘士奇故居、周逸群烈士公园等61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串点联线拓面,绘制岳阳红色资源地图,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家门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等提供“导航图”。

  建强红色基地。依托任弼时纪念馆建设岳阳市委党校二校区,将其打造成传承骆驼精神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全市通过对红色阵地改造升级、修葺扩容,新增郭亮烈士生平事迹展馆、张超塑像、高建成纪念馆、王家河红色长廊等红色阵地25处。按照“一个基地、一门课程、一次体验、一个故事”的思路,以“巴陵先锋·党课开讲啦”为载体,对红色教育基地课程进行提炼打磨,开发了涵盖骆驼精神、平江起义革命精神等本土精品课程,形成56堂具有岳阳特色的红色精品课程资源库。

  打造红色线路。精选何长工纪念馆、陈毅安纪念馆、毛简青故居、新四军通讯处旧址等16个党员教育“打卡”地,将分布零散的党员教育资源串点成线,重点打造5条红色教育培训线路。这些线路以游览参观式、沉浸体验式、深度讲解式、故事表现式等多种课程形式为主打,以党史为重点,以实地考察为支撑,形成“红色教育+岳阳实践”的培训课程体系。

  建设红色展馆。为全面生动展示岳阳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岳阳市委党校建设岳阳红色教育展览馆,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教育的重要论述、建党100周年以来发生在岳阳的50个红色经典故事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将其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的现场教学点、党员主题党日的活动阵地、群众参观学习的教育场所。

  讲好红色故事。大力挖掘红色故事,重点围绕任弼时、何长工等重要人物和平江起义等重大党史事件,自主编写党性教育教材1本,汇编《最后一页日历》、《“三怕”精神》、《一封无字信》、《忠诚比黄金重要》等红色故事48个。创作了《这位湖南人为何被称作“红色骆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故事动漫作品。在岳阳智慧党建平台建立“线上红色教育馆”,讲述岳阳红色人物的红色故事,引导党员在“指尖”智学党史。在岳阳红星网、岳阳党员E家开辟“学党史、跟党走”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内容产品,宣传红色历史。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巴陵红色故事”专题宣讲、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小分队等多种形式,推进红色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会组织、进家庭,让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进一步激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永顺县依托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市(厅)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及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有效激发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产业”活力,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厚植红色底蕴,建好党性教育“主阵地”。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完整、革命文物多样、红色文化丰富,对此,永顺县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研究解读,并对红色文化阵地进行深度整理和提升,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使红色基因融入到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充分运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品牌,以红二、六军团途径线作为联动线,将县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串成线、连成片,实现抱团发展。编制《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学院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先后实施红色三期城镇化改造、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改扩建、文物旧址保护与修缮、特色民居改造等10余个基础性项目建设。

  讲好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教育“主旋律”。充分挖掘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召开研讨弘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座谈会,提炼出“服务服从,敢战善战”为核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深刻缅怀红二、六军团革命先辈先烈丰功伟绩。打造省级党性教育精品课程《追梦红色塔卧》、《塔卧往事之血色记忆》和《电报背后的故事》;深化“基地+高校”合作研发,与湘潭大学、怀化学院、湘潭市委党校合作开发“十个红色”教学课程,完成《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永顺人民的历史贡献》等15个重点课题研究,形成完善的党性教育体系;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工作室”,挖掘史料原创出版《挥师塔卧》、《红色塔卧》两本连环画,再版永顺籍老红军马忆湘经典著作《朝阳花》。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相结合,打造“可读”“可看”“可听”“可感”的教学模式。设计开发永顺县十万坪大捷红军实战VR系统投入党课教学,带来全新沉浸式学习体验。举行“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歌、听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吃一顿红军餐、走一次红军路”等活动,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既体验又实践,全面增强学习效果。

  启动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传承“红色塔卧”革命老区光荣历史,发挥“红色文化”思想引领优势,采取墟场流动讲、集中开课讲、走村进寨讲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服务服从,敢战善战”为核心内容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极大增强老区人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自觉自信。推行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五化建设全面达标,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突出革命老区政治优势和红色底蕴,开展“红色村”试点建设,发挥红色村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基层党建质量整体提升,创建特色鲜明的农村党建示范典型。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等异质化产业集群,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研发红军马灯式水杯、红军挎包、红军马灯式路灯等专利红色旅游文化产品10余种,开发红军茶、果系列红色商品,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署名文章: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初心使命

  毛伟明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一、让红色基因在发展中永续传承

  始终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让红色旗帜永远飘扬。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论正确,是事业取得胜利的前提。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远大,事业更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进入新时代,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政治方向没变,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于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结合起来,同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和办好湖南的事情统一起来,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把为远大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解决中国问题,需要中国方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充分地印证了我们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先进性。要始终以高度的“四个自信”,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谋划工作、出台政策、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等,都要向人民学习、把人民利益放到心中最高位置,都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二、让革命理想在发展中成为现实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革命理想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为加快实现革命理想打牢物质基础、贡献湖南力量。

  要深入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三新一高”要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前提、大逻辑。要把湖南发展放到“两个大局”“国之大者”中比较、谋划,着力推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畅通循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良性互动,推动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总纲领。要加快实施“七大计划”“八大工程”“九大改革开放行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从供需两端发力深化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带动效应,大力培育企业主体、扶持各类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涵养产业生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理想。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动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更多民生政策、民生工作、民生实事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要全面落实“稳进高新”工作方针。要夯实“稳”的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经济发展向上、向好的态势。要找准“进”的方向,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确保进得有方、进得有据、进得有力。要盯住“高”的目标,高水平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锚定的发展定位落到实处,高标准、高效率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要取得“新”的成效,科学谋划系列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行动、重大项目,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增长点,确保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三、让红色资源在发展中彰显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期间曾多次指出,湖南红色资源丰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要把湖南作为“革命摇篮、将帅之乡、伟人故里”所富含的红色资源,转化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

  要发掘好、保护好、阐释好红色资源。大力发掘革命遗址等红色有形资源,以及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红色无形资源,加强对红色故居、纪念地、建筑以及文物、文献的保护性修缮与修复,深入阐释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打造湖南“红色资源库”,让其成为存史立鉴的不朽丰碑。

  要在坚定革命信仰、照亮时代精神、弘扬优良作风中做好红色赋能文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扬革命先辈信念坚定、团结奋进、坚忍不拔的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释放红色资源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激励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演绎新的时代之歌;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革命先辈当年未竟的事业中,用实干实绩回报这片红色土地。

  要创新红色资源利用模式、壮大红色旅游产业、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湖南革命老区县达95个、占全省县市区的78%。要坚持宜工则工、宜文则文、宜游则游,促进红色资源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推进湘潭(韶山)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建设,开发适销对路的红色纪念品、工艺品、特色食品,提升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供给质量,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将红色资源变成致富资源。

  四、让革命传统在发展中薪火相传

  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把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财富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1925年,毛泽东同志创建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点燃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1927年,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并实施“支部建在连上”,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全党、全国、全军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要始终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确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要把“两个维护”铸入灵魂、融入血脉、浸入骨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始终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形势任务时,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加强党性修养。要夯实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献身事业,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作风建设,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把干净与担当、勤政与廉政统一起来,树立作风过硬、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要始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完善各项机制和措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明察秋毫,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刻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领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领悟其政治内涵、政治要求,做到领会不偏差、落实不走样。要提高政治执行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要坚定不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调研报告:

  “半条被子”映初心 高奏红歌奔小康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走向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绵延的青山与近处的果园融为一体,柏油马路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楼房巷道整齐洁净,鸟儿在花丛中歌唱……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处处是美景、步步入画来,一幅乡村振兴的和谐美景尽收眼底。

  一、沙洲巨变

  沙洲瑶族村位于汝城县城西部50余公里处,村里目前共有142户529人。1934年11月,“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首站即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重温红军长征中“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让沙洲村再次为人们所瞩目。

  可谁曾想到,曾经的沙洲是一个处处黄泥路、旧瓦房,闭塞落后的小山村。2016年,“半条被子”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沙洲村由此开启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伊始,当地以红色文化为桥梁,着手建设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打造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广场、红军广场、田园综合体、徐解秀旧居等一大批景点,同时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

  如今的沙洲村旧貌换新颜,满目皆葱茏,从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晋升为享誉全国的理想信念教育新圣地、小康生活新样板、乡村振兴新典范和红色旅游新名片,相继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金字招牌。

  二、沙洲做法

  红色引领,党建先行,政治建设坚强有力。“头雁”领航“雁”齐飞。村支书朱中建放下日杂生意、村主任朱向群卖掉建筑挖掘机、村干部朱志平转让运输货车,他们当上村官为大家,带动全体党员争做表率,在竞超比拼中凝聚强大合力和战斗力。“五化”建设“激活水”。党员“三会一课”常态化,主题党日活动品牌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声有色,党课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被评为湖南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聚心画出“同心圆”。紧扣“团结、进步、发展”主题,汉瑶干群同心筑梦,共同打造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文化大繁荣、民族大团结的模范民族村。

  红色浇筑,建设景区,打造发展引擎。深挖红色资源,构筑“红色景区”。建成“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通过雕塑、书画、遗物和声像等方式,诠释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的血肉联系。景区涵盖周边五村,打造了一带一路一门户、两线两地一群房、三山三园二广场、田园七景和四区一带。擦亮红色品牌,绘就“初心地图”。加大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半条棉被》电影拍摄热映,沙洲经验被《人民日报》头版推介。2019年6月,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在沙洲举行。“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传承红色基因,聚合“红色动能”。从驻点县领导到扶贫队和帮扶人,把“半条被子”故事当“传家宝”,栉风沐雨、夜以继日,携手群众奔小康。

  红色牵引,农旅融合,复合产业蹚出致富路。注重保护传承,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免费供苗、培训、保销等措施激发产业热情,种植特色果蔬1000余亩。引进10余家企业开发文旅市场,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1期,受众500人次。发展民宿、农家乐、土菜馆等32家,摆设农货摊点56个,30多位村民在景区就业。去年村集体创收4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840元。

  红色着底,内外兼修,描绘小康锦绣图景。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完成180栋民居的立面改造,建成37栋特色民居。新建公园、广场、休闲活动中心等设施,实施河道治理、雨污分流、电网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建立30人的保洁队伍,蜕变后的沙洲村拥有缤纷多彩的景观景致、新风新貌。

  红色升温,薪火相传,干群连心鱼水情深。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新建功能齐全的村级服务一体化平台,以全天候模式代办便民服务,为民办实事886件。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开展“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八大行动,开展“日访夜谈”,开办“板凳会”“夜谈会”66场,把民生民需落实落细。把党群干群关系考核量化细化,让群众来说话、百姓来评估,要求党员干部对村民认识度100%、熟悉度95%以上,村民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95%以上,三条“硬杠杠”筑牢了党群干群连心桥。

  红色厚植,守望相助,璀璨文明蔚成风气。“沙洲文化”领乡风。在修订完善的朱家祖训、村规民约等规约中,植入红色基因。开展送戏下乡、专题讲座、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评选“服务之星”“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模范,构建“精神家园”。志愿花开“泽”农家。组建30人的志愿队伍,设岗定责,群众点单,志愿做单。互助会68名会员,捐钱捐物捐工,营造邻里相帮、守望相助、情感相融的氛围。法“润”沙洲变“绿洲”。大事大商量,全村民主商议合力推进;小事小商量,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安装监控200多处,织密防控网络,壮大专职治安巡逻队,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宜居宜业宜乐。

  三、沙洲启示

  永远跟党走,人民有奔头。沙洲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战胜贫困,步入小康。沙洲“样板”是时代缩影,是“跟党走、有奔头”的生动诠释。坚定群众路线,薪火代代相传。在筑梦小康道路上,沙洲党群干群心手相牵,奋勇当先,连战连捷,实现美丽蝶变,彰显了“群众路线伟大,群众力量无穷”。加速融合发展,振兴路更宽广。沙洲村以“党建+”和“旅游+”多元化发展经济,三产深度融合,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产供销”全链条,乡野变热土,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望城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雷锋的家乡长沙市望城,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是近代史以来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望城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和深挖望城红色精神,助推区域文化旅游整合发展,2020年5月-8月,望城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在全区开展课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1.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革命老区的望城,涌现出了郭亮、刘畴西、周以栗、罗养真、雷锋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经调研,目前,全区现存红色文化资源60处,其中:重大纪念设施2处(雷锋纪念馆、郭亮纪念园),重要机构旧址13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6处,纪念设施14处,烈士墓25处。

  2.红色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雷锋、桥驿、铜官、靖港、乔口、白箬铺、乌山、茶亭、丁字湾、白沙洲、金山桥、大泽湖、黄金园等街镇。有代表性的重点资源如雷锋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景区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亮纪念园是省级爱国教育基地,郭亮烈士墓、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工作站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秘密电台旧址、周炳文故居、中共湖南省委旧址等已作为全区党员党性锻炼和教育基地。

  3、红色人文影响深远。有记载的望城籍革命烈士达219人,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堂陈列了6位,即工人运动领袖郭亮、红军独臂将军刘畴西、红中社(新华社)首任负责人周以栗、长沙之役红八军队长何章杰、狼牙山五壮士式英雄吴建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雷锋精神已成为望城的精神罗盘和城市之魂。伟人毛泽东与望城的故事更多:1923年1月到铜官考察工人运动,指导望城成立最早的党支部;在白箬铺齐天庙、淑一村、曹家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郭亮回铜官领导陶业工人抗税斗争时他亲拟对联:“莫说散沙不能成大器,须知泥土可以变黄金”;毛泽东是郭亮、刘宜民、罗养真的入党介绍人,刘畴西、李淑一、谭希林、雷锋等都与之有交结,这些虽已成为史料,留给我们的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望城人民。

  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红色资源保护面临困境。首先,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经费投入总体不足,除雷锋纪念馆、郭亮纪念园设立了常年经费外,其他资源点无专门配套资金。其次,自然损害严重。大多红色文化资源小且分散,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年久失修、自然侵蚀、生产生活活动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受到破坏,有的甚至濒临灭失。再次,保护不到位。已开发保护的红色资源,由于自身不具备保护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做法中造成新的破坏。

  2. 红色资源开发运营的产权归属不一。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产权归属形式较多,有的属村委会管理,有的属私人所有。秘密电台旧址、周以栗故居、罗养真故居、李淑一故居、郭仲甫故居等产权归私人所有,产权私有问题使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受掣肘。

  3.红色资源内涵挖掘不充分。一是已开发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其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凝练。雷锋是望城最大的名片,很多人竟不知道雷锋的家乡是望城,雷锋精神内涵挖掘与影响力远未成正比。二是没有开发利用的红色资源影响力更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多红色文化资源基本处于原生态保护状态,年轻一代对发生在身边的革命史实了解甚少,如黑麋峰抗日战壕已难见踪影,山上抗日英雄集体墓葬因年深日久,坟堆已塌陷,知道的人很少。

  4、红色文化资源集群效应不明显。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薄弱。几乎没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纪念品,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没有与望城自然资源、风土人情有效整合起来形成支柱性的产业链,红色文旅业态不红火,经济利用价值不明显。二是红色资源缺乏整合。全区红色资源未能串点成线,未能从整体上、系统上来规划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望城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但至今也没有一条能全面展现雷锋精神发展传承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存在明显短板。除雷锋纪念馆公共配套设施较完善外,其他各红色景点附近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还不够齐全,红色文化资源集群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5、宣传力度不够且宣传方式单一。一是宣传思路不宽。目前望城旅游市场真正因为红色文化吸引而来的游客占比非常少,很多人不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甚至当地部分人对当地革命遗址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说过”的程度。二是传播手段传统简单。在红色资源点表现手段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多以图片、文物、文字为主,缺乏体验元素;内容的解说大多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文化景点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量少,且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三是宣传对象上忽视重点人群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宣传。望城周边高校众多,但目前大学生大多是参观雷锋纪念馆,其他红色资源点知名度不高,“家门口”丰富的红色资源未能充分吸引到大学生。四是缺乏红色经典作品。红色资源的舆论宣传、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缺乏系统全面的反映我区红色资源的史料和影视作品,望城区红色资源题材的影视剧、大众红色经典读物不多,没有触及人灵魂的红色作品。

  6、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没有统一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机制,没有系统性协同性的科学规划和详细规划,红色旅游项目处于低层次开发建设状态,相关部门、街镇存在各自为战,分散实施的不良局面,没有形成合力。二是从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严重不足,专业讲解员队伍十分薄弱,各个红色资源点讲解员水平普遍不高,讲解的内容也不精准。郭亮纪念园作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机构无编制无讲解员。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和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出台望城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行动规划。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进行对接和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行动规划,明确区域定位和总体布局;同时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制定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二是编制重点片区规划。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将全区划分为雷锋、白箬铺、桥驿、铜官、靖港乔口5个片区,按照“一片一中心”原则推进规划编制。

  2、深入挖掘内涵,激活“红色基因”。一是绘制望城“红色地图”。借鉴上海、浙江的做法,绘制望城“红色地图”,对全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目录的形式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同时制作手绘版、电子版地图,扫描二维码可供网上浏览。二是提炼升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深度研究和挖掘望城非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如雷锋精神、望城人民的革命精神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作品等。积极开展淑一村历史文化资源、桥驿镇红色文化资源、伟人毛泽东与望城等专题研究,以地方性民间艺术如皮影戏、花鼓戏、民歌、民间手工艺等为载体,实现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有效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3、拓宽资金渠道,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加强区级财政保障。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保护和提质改造。对于产权私有的不可移动文物,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及协调工作,厘清产权归属,明确其管理权、使用权和受益权。二是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改变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现状,加大融资力度,通过引入外资、启用民资等手段,吸引多元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4、实现资源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实现各业态的融合渗透。注重红、绿(自然生态旅游)、古(历史文化旅游)、俗(民俗风情)的有机融合发展。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力求做到以“红” 感人、以“绿” 留人,以“古”引人,以“俗” 诱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通各红色景点的交通盲点,变孤景为群景。拉通黄桥大道至群力村,修建一条以秘密电台、周以栗故居、周炳文故居、黑麋峰景区与黄桥大道环形相通的旅游公路,使得桥驿红色资源与自然景区联成一片;通过慢行交通工具等措施把郭亮纪念园、中共湖南省委旧址、东山戏台、袁仲贤故居、谭希林故居与铜官窑遗址、新华联景区串点成线,使望城红色旅游自然融入全域旅游。二是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按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精心设计、包装我区半日游、一日游精品线路,使参观者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体验历史文化底蕴,增强红色旅游表现力和吸引力。三是大力培育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以雷锋精神为龙头,加快团山湖农场的开发建设,策划具有参与性、体验型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将雷锋IP形成物化产品,打造成望城一个最大引擎。加快雷小锋等文创产品走向市场成为红色旅游的伴手礼,努力增大红色文化在文化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和比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5、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一是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更多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等,创造出望城红色文旅IP,更好地推广和展示望城的红色文化。建议在“云上望城”开辟宣传红色文化的特色化网络专栏,开辟网上学习、交流等互动性、参与性活动。二是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充分利用郭亮、雷锋、独臂将军刘畴西、英雄母亲陶承、秘密电台谍战等素材,创作和制作一批反映红色望城的影视艺术作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望城红色文化品牌。三是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庆典,面向老、中、青等不同群体,特别是吸引周边大学生参与,不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发展论坛、红色文化讲座和演讲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

  6、健全管理机制,凝聚发展合力。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建议成立由区委领导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办督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夯实红色人才队伍。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宣讲管护队伍,建立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专业人才库,确保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有人做,还要有人愿意做。加强在职红色文化人才的业务培训,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与党史研究,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以上即为《【湖南遴选热点】锦绣潇湘深植红色基因》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湖南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