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高频考点

【遴选高频考点】深化农村改革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7-25 阅读次数:

【遴选高频考点】深化农村改革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部2021年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用好改革这一法宝,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后劲、添活力。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分析G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6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H省深化农村改革做法,撰写一份信息稿(700字)。

3.S省决定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座谈会,C市要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请你结合给定材料,为C市市长撰写一份座谈会发言提纲(1000字)。

4.H省决定召开深化农村改革现场推进会,假如你是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起草一篇省长的讲话要点(1000字)。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工作实际,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乡村振兴”写一篇策论文(1000-1200字)。

6.近期,农业农村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就一些地方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工作进行调研,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撰写一份调研报告(1200字)。

三、理论精析

★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改革高度重视,推动出台了一批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建立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初步构建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推进农村改革,有利于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有利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形成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工作要求

一是务必用好农村改革这个法宝,不断破解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难题,清除制约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二是务必坚持把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作为新发展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三者不动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三权分置”改革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多变。

三是务必始终坚持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多算政治账、长远账,坚守农村改革底线,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是务必始终保持历史耐心,把握好时度效,战略上积极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确保农村改革扎实推进、行稳致远。

★对策措施

一是着眼于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提高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小农户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是着眼于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规划机制、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

三是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乡村振兴要素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保障乡村振兴合理用地需求,拓展乡村振兴资金渠道。

四是着眼于激发农村内生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把握好确权、赋权、活权关键环节,进一步明晰各类资产的产权归属,丰富产权权能,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

五是着眼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快构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探索建立常态化督查检查机制,把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乡镇层级,研究制定延包配套政策。修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制定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管理办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日常服务管理机制。巩固用好承包地确权成果,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拓展试点试验内容,加强成果转化推广。

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制定宅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民宅基地合理需求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

三是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和成员证书发放,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修订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设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

四是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符合条件的规模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名录。创建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示范县,引导组建一批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国家、省、市、县示范社四级联创,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由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引导建立合作社联合社,搭建社企对接服务平台。

五是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制定加快推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模式,推进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支持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薄弱环节的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7亿亩次,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

六是深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加快解决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遗留问题,培育壮大一批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行稻米、生鲜乳、标杆牧场等农垦团体标准,加强公共品牌建设。加强农垦国有农用地保护和利用管理,创新农垦农业经营体系。巩固提升困难农场、边境农场、生态脆弱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四、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坚持“四个注重”,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保障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强化协调配合。

注重做好宣传培训。

注重加强督查总结。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健全促进农民增收机制。

构建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把准农村改革前进方向,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要以坚定决心为关键。

要以保持稳定为前提。

要以推动发展为目标。

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

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政策集成。

注重科技支撑。

着力创新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稳步推进,鼓励创新。

依法依规,风险可控。

讲话提纲框架:

在全省深化农村改革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把握历史方位,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深化农村改革,关系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深化农村改革,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动新发展阶段农村改革

一要持续深化基础性改革。

二要加快探索关键性改革。

三要大力推进集成性改革。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农村改革取得实效

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二要实行分类指导。

三要用好试点手段。

四要审慎稳妥推进。

五、范文赏析

大作文:

坚持“四个注重”,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保障

“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我们要在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宣传培训、督查总结上下功夫,为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机制创新、制度变革,从而更好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提供有力保障。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三变”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集体、农民多方利益,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成立领导组织负责指导 “三变”改革工作。要建立党政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三变”改革工作。要认真制定“三变”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改革的方向路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改革有序推进。要把“三变”改革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指标的评分权重。要加强区乡农经管理体系建设,充实基层队伍和指导力量,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三变”改革顺利开展。

注重强化协调配合。深化农村改革,单兵作战不行,必须形成协同作战合力。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改革事项,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协调配合,及时帮助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要把“三变”改革与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注重做好宣传培训。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是推动“三变”改革的决定性因素。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程序和权利责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报道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加强业务培训,编写通俗易懂的政策宣传材料,采取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政策法规和操作培训,指导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注重加强督查总结。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武器。要发挥督查“利剑”作用,根据工作进度安排,分步骤、分阶段开展检查和督查,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建立改革实施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全年掌握改革推进情况,对改革中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认真分析解决。要加强工作总结,及时提炼改革中创造性的做法和经验,对具备推广条件的成熟经验,尽快制定措施加以推广实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踏上乡村振兴的征程,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我们要为继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提供有效保障,推动波澜壮阔的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让农业农村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改革作为重要法宝,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关键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理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要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引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合理配置利用。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健全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较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采取务工就业、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提升农民生产经营、就业增收和自我发展能力。

构建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理清方向思路,完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体制机制,抓住“人、地、钱”关键环节,健全“三农”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打破乡村要素净外流的局面,打通要素进城与下乡通道,引导更多的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促进城镇和乡村协调并进、相得益彰。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要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激活力、拓渠道、增后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把准农村改革前进方向,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必须牢牢把握农村改革方向。

要以坚定决心为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大的发展往往来自大的改革突破,越是“栓塞”的地方,一旦被打通,就越是改革红利奔流。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深刻认识到深化农村改革没有退路,只能奋力前行,深化农村改革不能按部就班,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把改革作为重要法宝,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要以保持稳定为前提。如果没有和谐稳定,改革发展的宏图就只能是镜花水月、纸上文章。要把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农村法治服务体系,加强乡村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快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自治“消化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走乡村善治之路。要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以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和检验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以推动发展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到发展上。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积极扶持小农户,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帮助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要层层压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责任,把深入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不断强化亿万农民坚定跟党走的自觉 。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增强农民承接政策、对接市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农村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始终秉承不断改革的精神,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才能源源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信息稿:

XXX市强化四项措施 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近年来,XX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论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村改革行稳致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农业农村改革政策措施实施,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市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确保改革力量不削弱。各成员单位均明确了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改革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二是认真部署落实。每年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新部署、新任务,市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审议改革方案、研究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年初精心制定专项小组工作要点及台账,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及时细化分解任务,明确牵头单位、进度安排和成果实现形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落实,每年按照市委深改委的要求直接抓专项方案的推进落实,形成了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坚持将农村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协调推进,注重总结提炼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面上推进的政策举措,实现改革与发展互促互进。创新制定《关于健全完善农村改革工作推进制度的通知》,建立农业农村改革通讯录和QQ交流群,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沟通协调、总结推广、督查考核四大工作制度,努力推动形成“拳头效应”,改革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充分发挥工作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农业农村改革任务纳入对市级部门、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目标考核中,实现农村改革考核全覆盖。市农业和农村体制专项小组办公室加强督查指导,严格逗硬考核,并实行工作动态月报制,及时掌握工作情况,确保每年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汇报发言:

“三变”改革增活力 产业发展促增收

我市在推进“三变”改革试点中,突出党委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丰富经营载体,形成了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提升的多赢局面。

第一,推进资源变资产,培育多元增收新引擎。一是清产核资打基础。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三变”改革试点村,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建筑物等资产折资入股1846万元,按“村集体持股、理事会管理”方式运作,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培育主体建平台。按照“引进一批、发展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大力培育“三变”改革承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33家,吸纳带动农户3.5万户。三是产权交易激活力。建成了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大厅和网络交易平台,流转土地20.1万亩,流转收益8550万元。

第二,推进资金变股金,开辟增值增效新渠道。一是财政资金变股金。把财政投入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二是吸纳民资变股金。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和产业龙头带动,发动农户把闲散资金或土地、劳力、房产等生产经营要素转化为股金,有效聚集社会资金投入“三变”改革。三是金融信贷变股金。协调域内金融机构发放农村小额贷款6050万元,推行“农户贷款、带资入股、企业托管、就业分红”模式,引导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将扶贫贷款入股到公司或合作社,让贫困户持有股份,获得保底加分红。

第三,推进农民变股东,构筑利益联接新机制。一是推行“三变+特色产业”模式。引导资源、资金、农民向苗木、畜牧养殖、中药材、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集聚,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创业就业,实现保底分红、效益分成、务工收入“三重收益”。二是推行“三变+乡村旅游”模式。将“三变”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紧密结合,盘活山水田林、人文古迹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三是推行“三变+电子商务”模式。通过“金牌网店”的辐射带动,把农户吸附到电商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运输等全产业链,有效提升了电商产业的带贫效益。

当前,我市正“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迫切需要以改革为动力来破解“三农”发展遇到的制度阻碍和利益藩篱,更好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村资产、用好农村资金,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生态增值。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发挥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职责,在顶层设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配套政策、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加强和完善,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二是全面压实责任,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三农”工作的责任,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力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三是注重政策配套,聚焦改革所需、发展所要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综合效应和红利。四是加强督查考核,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分类细化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实。

工作简报:

重庆今年将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今年,重庆市在总结推广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力争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20%左右的行政村,各区县可选择1-2个具备条件的乡镇全域推进。

重庆从2018年起开始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去年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增加到591个(其中贫困村195个),占全市行政村的7.4%。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入股耕地、林地92万亩,盘活集体林地、草地、水域、“四荒地”20万亩,闲置农房3986套,集体经营性资产4.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吸引本土毕业大学生、离退休干部、企业家1009人和农民工5934人返乡创新创业。去年,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人均增收达510元,103万农民成为股东(其中贫困人口11.9万)。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了丰富多样的“三变”+新模式。如“三变”+生态休闲模式,充分利用了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批宜居宜游宜养的特色生态乡村、特色生态小镇,把“生态优势”变为了“经济优势”;“三变”+村集体经济,通过整合农村土地、森林等资源开展“合股联营”,引进城市资本、人才、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接下来,重庆市将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调研报告:

农村“三变”改革问题及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改革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是重塑农村关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XX市于2017年10月开始启动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三年来,农村“三变”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总结经验教训,巩固“三变”改革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近期,我们对XX市“三变”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XX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10月就农村“三变”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改革应先行试点,计划利用1年时间进行试点工作,总结改革的有效经验,然后广泛推广。同时根据意见书配套制定了《“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针对“三变”改革的实施步骤、关键环节及进度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在XX市的确定XX县为“三变”改革试点县,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80个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

(二)清产核资,为资源资产变股权奠定了基础

实现“三变”,必须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家底,建立清楚的台账,做到权属明确。截至2019年底全市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市清理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27.0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4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14.55亿元;清理资源性资产2632.55万亩,其中农用地2558.61万亩。全市1775个村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界定,共确认成员股东229.96万人,占应界定成员总数的92.5%。根据清产核资结果,按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类别,进行股权设置。全市1607个村完成股权量化,量化股东188.89万个,量化经营性资产11.53亿元,分别完成应量化数的75%和90.62%。其中的1494个村,颁发股权证书49.31万份。

(三)引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三变”改革的承接主体

全市选择有能力、有实力、有担当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三变”改革的承接主体。要求作为承接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依法依规经营;二是经营主业鲜明且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发展前景好;三是经营管理有效,财务指标良好,经济收益较好;四是物权持有人或经营者热心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社会信用度高,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对承接“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优先给予项目、人才、技术等支持,优先解决融资、用地问题。通过实施“千村千园、十百千万”培育工程,达到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目的。截至2018年9月,全市累计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园区732个,其中省级园区36个、市级267个,入驻企业470户、建立合作社260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6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个,省级示范社69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41个;培育家庭农场85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8家;组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920个[1]。

(四)整合涉农资金,采用多种模式,提升产业脱贫效益

一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资金由原来政府无偿拨付改为有偿投资,资金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折股量化给村成员,资金使用权归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发展产业,村成员享有资金的收益分配权,村贫困户拥有优先分配权。二是运用多种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脱贫效益。采取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或农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多要素根据实际发展状况组合出多种产业发展模式,诸如“党支部+合作社+‘三变’+村民”产业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有效盘活了集体资源,通过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确保了贫困户持续稳定的收益。截止到2020年底,整合产业引导资金、苏陕协作扶贫资金、政策性金融扶贫贷款等社会各类资本80余亿元,其中产业引导资金9.17亿元,苏陕协作扶贫资金1.42亿元,获得收益的贫困人口达到6.19万人,贫困户人均在改革中增收1300余元。

二、“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变资产后资产收益低,缺乏资源的开发方和承接方

有商业和交换价值、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能成为资产,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而XX市由于没有突破资源特质的束缚,导致资源变资产后收益低。XX市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国土面积中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约占1.8%,山地多、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是资源特质。全市资源变资产后,大多数是选择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虽然特色传统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新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但产品基本还是初级品,产品品种多,单品数量小,没有品牌效应;全市打造富硒产业,产品主打“富硒”牌,但销售对象却绝大多数是本地居民,导致产品价格无法反映出“富硒”的价值。乡村旅游点多,但规模小,有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匮乏,乡村旅游本身收益有限,对农民的增收的拉动不大。无论是特色产业还是乡村旅游,整个乡村的产业发展缺乏三产有效的融合。由于上述原因,资源变资产后收益率低,缺乏示范效应,主动接受资源的开发方和承接方极度稀少,名义上的承接方使得资源变资产形同虚设,资源名义上变成了资产,但是因缺少商业价值和交换价值,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

(二)农民被动参与“三变”改革,主体意识不强

农民是“三变”改革的受益者,是农村“三变”改革的主体,农民若缺乏主动性,“三变”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两个原因导致农民在“三变”改革中的主体意识不强,一是在农民变股民中,农民认为收益是土地流转收益,“新瓶装老酒”没有太大的意义,故表现出不主动不拒绝的态度。农民主要是靠土地入股获得股权收益,土地入股有保底分红,保底分红实质上是土地流转费,土地流转费在农村存在和发展了很多年,这使得农民认为农民变股民只是“新瓶装老酒”的做法;二是在资金变股金中股金收益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涉农资金及贫困户扶贫贷款收益,偏重于贫困户收益,受众群体有限。政府的产业引导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折股量化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分红。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可以向银行贷款5万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每年6%的固定收益给贫困户逐年分红,获得这两项收益的群体主要是贫困户,非贫困户收益有限。全市的各区县中,XX区贫困户最多,在册贫困户有38572户11.63万人,只占XX区农村人口总数的8.77%。作为大多数的非贫困户由于从“三变”改革中直接获利少,特别是短期获利少,从而使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的动力不足。

(三)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双方利益都受损

利益分配机制必须兼顾农民与新经营主体的双方利益,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单方面获得利益与单方面承担风险,都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合作。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考虑产业的发展收益及风险的承担,收益好,利益与农民无关,农民眼红;收益差,由企业自担风险,无力经营时会跑路。“三变”改革中,农户的收益主要来自保底分红(土地流转费用)、参与务工收入,贫困户还有股金的固定收益,产业发展后带来的增长性收益农户和村集体很难直接获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三变”改革中获得了政府优先给予的项目、人才、技术等支持,优先解决融资、用地问题,实质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了良好的经商环境,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了经营的成本。但农民的固定收益模式,不愿参与风险的承担,也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一些经营主体不愿接受政府“拨改投”资金,不愿意参与“三变”改革。由于缺乏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机制,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企业经营受损的情况。比如农民为了达到提高保底分红的目的,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某地现代茶叶农业园区,正值新茶上市时,农民阻止园区采茶,要求把保底分红从600元/亩提高到650元/亩。新茶上市的关键时刻不能采茶,导致园区损失较大。再如某以生产莲藕相关产品为主体的园区,外地承包商经营有道、收益可观,但对当地农户和村集体贡献小,被排挤走掉,接手的本地承包商经营不善、倒闭跑路,导致农民的保底分红落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利,双方都没有切实认识到彼此是利益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三变”改革的有利推行。

(四)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度依赖输血,缺乏造血功能,示范效应弱

现有的各类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弱,产业发展严重依靠政府的支持,收益极为有限。一是等靠要思想严重,产业发展资金依既赖于政府的涉农资金的支持又不愿意支付融资成本;二是产业链条太短,仍是初级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低,没有实现有效的规模,难以获得规模经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经营主体缺乏“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农村工业”等三产融合的意识,缺乏具体措施,仍独立发展,不能实现三产的融合发展,资源没有实现最佳配置,整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弱化,示范效应弱,这点在安康的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的重点村表现得极为明显。比如某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已有一定规模,现代农业已具雏形,距离市区只有几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全可以作为城区学生研学、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但目前只是发展蔬菜产业,没有与乡村旅游结合。在某个乡村旅游看起来发展很好的县,有很多旅游点,表面上看游人多,但人们只是到此一游,没有可以多消费的项目,也没有与当地农业产业及农村工业实现有效的融合。

三、对策与建议

XX市的“三变”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说借助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盘活了农村资源,注入了发展资金,短期内快速地提升了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但要实现长久的资源有效配置,除了政府的调控,还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手的调节,也就是说乡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两大群体“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要有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一)产业升级,使资源变成有吸引力的资产要使资源变成有吸引力的资产

一是着力富硒产业的整合和提升。利用市富硒办,对富硒产业进行细分,按产业类型予以整合,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采取差别化对待,对能够打开外地市场、产品价格能体现“富硒”价值的企业给予优先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打造出拳头产品。对这类龙头企业,鼓励其对富硒品牌的适度垄断,而对于有培育潜质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支持。二是重视适度经营规模的研究。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工作站的优势,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的适度规模,避免新经营主体盲目的规模扩张,导致减低了特色产业的收益。三是打破单一产77业发展的模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一产、二产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二)做好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使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良性互动

目前利益分配机制设计中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议的焦点问题实质就是资金变股金的股权收益问题,目前的设计是固定收益,不跟随产业收益进行变动。对贫困户贷款入股的股权收益应保持固定,确保贫困户的稳定收益,政府涉农资金“拨改投—投转股”的部分,股权收益应是变动收益的形式,跟随产业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应体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在产业建设期、市场低迷时,少分红甚至不分红;在产业发展期、成熟期,股权收益要包含产业发展的增长性收益,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通过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使双方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民与新经营主体的良性互动。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转型升级,与农民“错位”发展

XX市已经培育了各类经营主体,给予了各种政策支持,但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流转农户土地后集中经营,存在着生产种植过程与农户低水平竞争问题,新经营主体要转型升级,与农民“错位”发展。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侧重于干农民无力干或者干不好的事,如加工营销、品牌打造、农产品深加工等,政策支持不按经营主体的规模大小支持,而是按是否与农民错位发展程度支持。通过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使经营主体走出生产种植环节,把精力放在产业链延伸和闯市场上,把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使经营主体着力“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融入”农民而不是“挤出”农民,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互补性的基本经营格局,形成农户与新经营主体双赢的格局。

(四)对农民开展经营理念的培训

“三变”改革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农民这个主体,农民的自然属性,很容易使农民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农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但经营理念极度缺乏,而有关部门对农民的培训只关注技术培训,忽视经营知识的培训。全市农业创新联盟的八支专家服务团队,都是技术服务团队,没有组建管理咨询专家团队,反映出没有深刻认识到农民对经营知识的需求。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经营理念,必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经营知识的培训问题,利用现有的各种培训平台,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帮助农民树立经营理念、掌握基本的经营知识和管理知识,让农民成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从而促使“三变”改革有效落地,实现乡村振兴。

以上即为《【遴选高频考点】深化农村改革》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遴选高频考点 深化农村改革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