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高频考点

【遴选高频考点】民族工作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9-11 阅读次数:

【遴选高频考点】民族工作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二、命题预测

  1.请结合材料,谈谈民族领域有哪些风险隐患(300字)。

  2.请结合材料,概括N省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的经验(400字)。

  3.请结合材料,起草一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供领导参阅(600字)。

  4.X省要召开全省民族工作推进会,请你为省委书记起草一篇讲话稿提纲(1000字)。

  5.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请结合材料,围绕“民族大团结”撰写一篇大作文(1000字)。

  三、理论精析

  ★重要思想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工作主线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对策措施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四、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

  在弘扬爱国主义中增进国家认同。

  在建设精神家园中增进文化认同。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
 

  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

  坚持有效衔接。

  坚持融入大局。
 

  汇聚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要在发挥政治优势中汇聚合力。

  要在凝聚各方智慧中汇聚合力。

  要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汇聚合力。
 

  讲话稿框架:

  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要坚持思想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民族工作。

  第二,要坚持文化引领,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三,要坚持品牌提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第四,要坚持聚力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第五,要坚持依法治理,以良法善治保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在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第二,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四,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持续用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第五,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良法善治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经验材料框架:

  用活百年党史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

  上下联动确保全区宣讲“一盘棋”。

  丰富载体宣讲创新形式“接地气”。

  注重实效增强融合发展“动力源”。
 

  宁波建立“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关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坚持“环境熏德”,建立“家庭成长”协同机制。

  坚持“文化润德”,建立“学校提质”协同机制。

  坚持“价值树德”,建立“企业体验”协同机制。

  坚持“实践励德”,建立“农村实践”协同机制。

  坚持“行为养德”,建立“社区服务”协同机制。
 

  五、范文赏析

  大作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一条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对各方面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推动西藏民族团结基础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实践充分证明,西藏工作只有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

  要着眼发展全局,夯实安全根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边疆民族地区。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为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要着眼全局,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夯实西藏长治久安的根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雪域高原,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挖掘和大力弘扬各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引导各族人民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持续深化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增进各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在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滋养中华文化血脉、展现中华文明气度。坚持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桥梁。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共处中华民族大家庭,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是把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牢固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感情越培养越深厚,在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彼此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民族工作要顺应这种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研究制定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挑战也十分艰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短板。这是“十四五”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必须面对的任务和要求。

  谋划“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提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规划先行。以编制“十四五”有关规划为契机,大力推动各族群众共同期盼的重大工程、政策、项目,更多纳入“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和所在省市区规划的“总盘子”。编制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等专项规划,把谋划民族地区发展的着力点和着眼点放在增进共同性、改善民生上。通过充分宣传展示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将物质成果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

  坚持有效衔接。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如期完成,但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防止规模性返贫。应积极开展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试点,创新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

  坚持融入大局。民族地区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新任务,发挥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于一身的优势,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争取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应进一步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协作,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新能源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产业新格局、空间新格局、市场新格局、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夯实物质基础。
 

  讲话稿:

  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5月9日)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郭鹤立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上午,我们举行了全州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现在我们隆重召开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命名“全州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州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激励全州上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振奋的精神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汇聚起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磅礴力量。首先,我代表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向受到表彰命名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州统战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长期以来,临夏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推进,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崭新局面,弘扬了“爱国爱党爱家乡、团结奋进创一流”的新时代临夏精神,营造了“安全、便捷、利民、友善”的新时代临夏环境,展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时代临夏形象。

  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全社会联创共建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殷切嘱托,饮水思源、感恩奋进,敢死拼命、攻坚克难,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千百年来困扰临夏各族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用脱贫成效兑现了庄严承诺、诠释了民族精神。

  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学研判形势,敏锐把握时机,项目建设高歌猛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民生福祉显著增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开启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荣获“2020年度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进步奖”、“省长金融奖”,各族群众思富求变的愿望得到空前满足,加快发展的精气神得到空前提振。

  我们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扎实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打造了一批“创建+”品牌,临夏市、东乡县等9个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局面持续巩固。

  我们立足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州情实际,把做好宗教工作作为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开展“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坚定树立起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自信和志气,自觉整改宗教领域突出问题,主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形成了宗教界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生动格局,彰显了各族各界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临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和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等省直部门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全州上下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今天受到表彰命名的模范集体和个人,是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他们中有扎根一线、用心血和汗水书写脱贫答卷的基层干部,有逆行出征、奔赴抗疫战场的医护人员,有默默耕耘、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与人为善、团结友爱互助的寻常百姓,有诚德兴业、致富思源回报家乡的企业家,有爱国爱教、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教界人士。他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全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临夏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和“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意义尤为重大。全州上下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为载体,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我国宗教中国化示范区为目标,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河州大地常开长盛,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临夏篇章凝聚奋进力量。

  第一,要坚持思想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州上下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政治智慧、丰富内涵、科学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学习“四史”同学习中华民族历史、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第二,要坚持文化引领,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好、坚持好、践行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实施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工程,在保护多样性中增强时代性、包容性、共同性,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文化素质。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最大增量。

  第三,要坚持品牌提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开展“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是省委赋予临夏的重大任务,也是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层次水平的重大平台。我们要扎实开展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用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临夏的民族团结故事,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打响叫亮“创建+乡村振兴”、“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基层治理”、“创建+示范带动”、“创建+美好(丽)临夏”五张品牌,把创建融入到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工作中去,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去,形成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为我州2022年再次创建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打好基础。

  第四,要坚持聚力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十四五”时期是临夏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窗口期,唯有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优势,迅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才能跟上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如果做不到这些,临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甚至会被淘汰。全州上下要按照州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步调一致、狠抓落实,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文旅产业深度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四个攻坚战”,大力实施交通、基础、产业、民生、生态“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培育打造文化旅游、食用菌和蔬菜、畜牧、沿黄沿洮工业、临夏美食“五个百亿级产业”,努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十四五”期间翻一番、部分领域弯道超车的目标。要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一批就业、上学、就医、出行、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困难问题,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五,要坚持依法治理,以良法善治保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我们要大力开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法典、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依法加强清真食品管理,持续巩固“清真”概念泛化治理成果。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落实主导引导、爱国爱党、尊法守法、同心同行、整改整治“五大行动”,一体推进宗教组织制度、文化认同、建筑风格、解经讲经、服饰礼仪、人才培养等“六个中国化”,坚决抵御极端宗教思想渗透,推动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取得更大成效,全力维护宗教领域和睦和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要重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支持统战民族部门更好履职尽责。

  同志们,朋友们!

  砥砺奋进新时代,筑梦前行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齐心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好画卷,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在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27日)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彭清华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前夕,我们隆重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表彰我省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总结交流民族工作经验,就是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四川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国家民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电,充分体现了对我省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和工作在民族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问候!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四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立新功,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华夏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富饶的锦绣河山,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祖国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矢志奋斗。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去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对于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四川民族工作,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四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强调要继续把彝区、涉藏地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过程都要精准,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强调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强调要加快推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灾区发展振兴,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这些重要指示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四川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四川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决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到实处。

  同志们!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为巴蜀大地发展进步战天斗地、披荆斩棘,镌刻了不朽的奋斗丰碑。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世代生活,共同建设了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从商周时期古蜀地“不与秦塞通人烟”,到春秋战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绝壁天险中开凿的蜀道,架起了连接中原和巴蜀的“民族走廊”。此后秦国灭蜀、刘备入川、明末清初开始的“湖广填四川”数次大移民等,历经了多次民族大融合。今天,在巴蜀大地上,生活着汉、彝、藏、羌、回等15个世居民族,还有其他41个民族成分,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建设出一个锦绣四川。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交融互鉴,共同铸就了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蚕丛、鱼凫的故事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蜀地在华夏文明中不断融合发展,隋唐时期就有“扬一益二”之说,至宋代设川峡四路得名“四川”。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奋斗进程,四川各族人民共同写下了从“化外之地”到“天府之国”的辉煌历史。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交往交流,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巴蜀文化。这一文化自古蜀文明发轫,受汉、藏、彝、羌等民族文化孕育,得长江、黄河文化浸润,汲中原、关中、荆楚等地域文化滋养,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并立互鉴。康定情歌、格萨尔史诗等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彝族火把节、广元女儿节等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相融相通。几千年延绵传承的巴蜀文化,凝聚形成了“开放包容、崇德尚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达观友善、巴适安逸”的人文精神,是四川各族群众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寄托,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四川底色。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守望相助,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诗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地融入了四川各族群众的基因和血液。朱德与格达活佛结下生死之交,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歃血为盟,“牦牛革命”为处于最艰难时期的红军雪中送炭,留下了不朽的民族佳话和红色印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同四万万同胞一道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共御外侮的伟大史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全国全省各族人民与灾区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深情赞歌,展示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四川各族群众筚路蓝缕的奋进历程,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恢弘历史画卷的生动写照。正因为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巴蜀儿女在追梦圆梦道路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同志们!栉风沐雨,沧海桑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团结奋斗下,我省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共同谱写了四川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新篇。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各族干部群众“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民族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已经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大力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入脑入心、民族政策落地落实,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四川召开,隆重庆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甘孜、阿坝、凉山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命名示范区、示范单位400个,建成167个团结进步新村、12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民族地区公路通车里程达8万余公里,溪洛渡、乌东德、毛尔盖等水电站投产发电,白鹤滩、两河口等水电站加快建设。去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27.9亿元,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定。涉藏州县“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教育全面推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全省32个涉藏贫困县全部脱贫,7个尚未脱贫摘帽的彝区贫困县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正在进行最后冲刺。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地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四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充分证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手足相亲、同心相助才能汇聚起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志们!

  当前,四川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省上下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巴蜀大地常开长盛,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贡献四川力量。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族干部群众,持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水利、电力、通信等短板,培育壮大藏羌彝医药、农产品加工和民族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把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种好“致富花”、结出“幸福果”。要全力攻克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堡垒,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各族群众奔康致富的内生动力。要精心谋划民族地区“十四五”发展,深度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确保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路上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

  第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人心防线。要持续深化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突出抓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第四,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持续用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大力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引导各族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要积极顺应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结合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做好散居与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推动形成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在巴蜀大地交得到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第五,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良法善治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要坚定把民族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权,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要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加强民族地区社会面依法治理,确保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部署民族工作。统战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搞好综合协调,当好党委民族工作的参谋助手。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干部、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建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同志们!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和谐大好局面,携手并肩、开拓进取,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走好民族复兴同心路,共同谱写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新篇章!

  决定: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一大批认真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国务院决定授予665个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授予812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用优秀品格和模范行动,引导和鼓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国各族人民要以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团结拼搏、万众一心,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务院

  2019年9月24日
 

  经验材料:

  宁波建立“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关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作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之一的宁波,现有少数民族53个,少数民族人口51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48万余人、流动未成年人达8.5万人,是典型的输入型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近年来,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破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融入难”为重点,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北仑区试点建立家庭成长、学校提质、企业体验、农村实践、社区服务 “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关爱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健康成长,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一、坚持“环境熏德”,建立“家庭成长”协同机制。主动了解情况。主动上门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生活状况、入学教育、心理诉求等,与家长做好谈心交流、政策宣传等工作,引导家长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心。定期开展交流。成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长联谊会,开设以学习交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宁波当地文化和亲子教育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家长课堂”,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家长和子女共同参与主题交流、亲子体验、家庭游戏等活动。近年来开展好书分享会、民族服饰秀、小小足球赛等学习交流和联谊活动共60余次,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明显改变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缺乏亲子交流互动的现象,形成了“大手拉小手、相互手牵手”的融洽互动氛围。

  二、坚持“文化润德”,建立“学校提质”协同机制。做好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工作。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双为主”原则,开辟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确保适龄的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及时入学。坚持少数民族学生与当地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融入班级、适应学校。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示范联络站。在北仑区新棉小学等少数民族学生较集中的学校创建示范联络站,重点打造集各民族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特色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四个一”工程,即设立一座民族文化“融和馆”、一面民族文化宣传墙、一道民族文化长廊、建立一支由高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讲解员队伍,着力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品德素质、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感。组建“第二课堂”。推动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联合开设“56小花欢乐吧”,组建“春泥团队”志愿者队伍,义务开展书法、剪纸、越剧等特色教学,并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安全讲座等服务,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课外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随迁子女课外及节假日“失管失教”难题。开展多民族学生“结对互助”。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学生实际,按照“两两结对”方式,由各民族学生自由选择并自行结成若干“互助小组”,在学习、品德、行为、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开展“手拉手 共成长”主题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三、坚持“价值树德”,建立“企业体验”协同机制。建立体验式教育基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先后在新周污水厂、高速公路小港收费站、天波钢构等8家企业建立孝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节水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环保体验岗、服务体验岗、公益体验岗等活动,帮助他们养成热心公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倡议发动近30家企业成立“红石榴”爱心联盟,捐资50余万元建立“民族小花”关爱基金,开展暖冬行动、爱心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累计激励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学生300多人次。同时,2次远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结对助学,帮助结对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形成影响广泛的爱心“多米诺效应”。

  四、坚持“实践励德”,建立“农村实践”协同机制。开展“共享精彩生活”活动。每年挑选30名少数民族孩子和30名本地村民孩子深入对方家庭,共同生活半个月,体验各民族不同生活习惯,增进了解和感情。建立“小小农夫”实践基地。在全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万亩蔬果基地核心区等开展农村生活体验实践,围绕“春天踏青赏花、夏天避暑纳凉、秋天采瓜摘果、冬天打年糕品美食”主题,帮助少数民族未成年人了解熟悉本地农村生活,体验各民族未成年人集体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目前已开展“田间寻宝”“筛谷比武”“寻味桑葚”“桃园采风”等活动50余次,参与人数3400人次。助力“民族小花”快乐成长。挖掘和组织有特长的农村“五老”志愿者,义务开展“农村故事会”“歌声嘹亮”等特色主题活动。许多家长反映,自从参加活动后,孩子增强了体质,增长了才干,如今进网吧玩游戏也少了。

  五、坚持“行为养德”,建立“社区服务”协同机制。建立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动态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完善社区信息库,制作发放含有街道统战委员、社区干部、辖区民警三方联系人员资料信息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联系卡”;针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开展“一对一”结对助学;通过社区党员带头点亮“微心愿”,开展“关爱”微公益活动,帮助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实现“微梦想”。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社区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邀请各民族未成年人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成立少数民族青少年舞蹈队、民乐队,举办“最炫民族风”文艺晚会、“民族风情”剪纸秀、“我的中国范儿”民族传统习俗分享等活动,充分展现各民族未成年人的才艺。开展关爱奉献主题活动。邀请少数民族学生认领奉献岗位,积极参与为高龄老人送温暖、为新疆贫困学子捐冬衣等活动,构筑起温馨和谐的健康成长环境,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取得了诸多成效。一是强化了流动少数民族家庭的融入意识。以关爱未成年人为工作落脚点,引导流动少数民族家庭从适应到融入城市生活。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家庭自觉加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垃圾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仅北仑区就有400多户流动少数民族家庭加入各类志愿者队伍,累计活动2000多次,其中40多户流动少数民族家庭被评为各级“文明家庭”“书香家庭”等。二是提升了流动少数民族随迁子女的思想道德境界。“五位一体”聚合力、搭平台、建基地、搞活动,对少数民族年轻一代从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有效解决外来务工者由于忙于工作导致的家庭教育不足、监管缺失等问题。从原先入迷游戏到如今远离网吧,90%以上的少数民族随迁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中,如北仑区谢墅社区在为新疆贫困学子捐冬衣活动中,他们踊跃参与,一次性捐冬衣上千件,受到新疆阿克苏当地受助孩子们的欢迎。三是形成了全社会关爱流动少数民族随迁子女的深厚氛围。“五位一体”协同机制,联合宣传、民宗、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街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辐射带动周边村、学校和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模式,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全社会关爱流动少数民族子女的浓厚氛围。

以上即为《【遴选高频考点】民族工作》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遴选高频考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