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省市考点

【甘肃遴选热点】河湖治理与保护

小编:  来源:  日期:2021-08-19 阅读次数:

【甘肃遴选热点】河湖治理与保护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6月11日,省委书记、省总河长尹弘在临夏州永靖县开展巡河检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压紧压实河湖长责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6月12日,省委书记、省总河长尹弘在兰州市开展巡河检查。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6月15日,甘肃省2021年河湖长制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总河长尹弘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把牢甘肃在全国大局中的功能定位,积极承担河湖管理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努力让全省河湖更加充盈、更加清澈、更加美丽。

  二、命题预测

  1. 省委主要领导拟赴Z市开展巡河检查,请你草拟一份调研检查工作方案(300字)。

  2. 省委主要领导将来你市开展巡河检查,并计划召开座谈会,听取河湖长制落实与河湖治理保护情况。结合给定材料和工作经验,请你为市委主要领导起草一份工作汇报(1200字)

  3. 省委计划召开全省河湖长制工作会议,结合给定材料和工作实际,请你撰写一份会议通知(200字)。

  4. 省委计划召开全省河湖长制工作会议,请你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撰写一份疫情防控工作要点(300字)。

  5. 省委拟对近期暗访掌握的河湖长制落实情况进行通报。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起草一份通报提纲(500字)。

  6. 甘肃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省份,理应有上游意识、上游责任、上游担当。请你围绕“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写一篇策论文,题目自拟、逻辑清晰(1200字)。

  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人人有责。结合工作实际,请你起草一份号召全省人民共同参与保护黄河的倡议书(800字)。

  8. 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提炼总结近年来甘肃落实河湖长制与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情况,撰写一份经验交流材料供上级参阅(1000字)。

  9. 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归纳概括近年来甘肃各地落实河湖长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5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容

  河湖长制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河湖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河湖长制的主要任务:(1)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2)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3)加强水污染防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4)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5)加强水生态修复,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6)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河湖长制的工作职责:(1)总河湖长职责,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湖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2)市、区级河湖长职责,负责牵头协调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整治、水污染综合防治、河(湖)巡查保洁、河(湖)生态修复和河(湖)保护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库长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3)街乡级河湖长职责,负责本辖区内河(湖)管理工作,制定落实河(湖)管理方案,组织开展河(湖)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配合执法部门打击涉水违法行为。(4)村级河湖长职责,负责本村范围内河(湖)整治工作,落实专管员职责,确保河(湖)监管到位、保洁到位、整治到位。

  河湖长制“四个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

  河湖长制的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2)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3)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4)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河湖长制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中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3)强化考核问责,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4)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重要意义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能有效调动地方政府履行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促进河湖管理有人、管得住、管得好,河湖功能逐步恢复,有利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是治水兴水管水的全方位系统变革,也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安排。

  实行“湖长制”是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向行动转化的具体制度安排,也是中国水环境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使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管理方法更加具体、管理机制更加有效。

  ★重要论述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要着力推动河湖长制由全面建立体系到全面落实落地,切实提高河湖管理保护水平。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优先任务,巩固提升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成果,强化水污染流域协同防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严格河道采砂管理。要严格保护河湖水资源,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要加快修复河湖水生态,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强化河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要全面强化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制落实,各级河湖长要担责尽责,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切实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全社会关心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

  四、地方实践

  ★重要意义

  甘肃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涉及黄河干流、黑河、嘉陵江等11个水系,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保护黄河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湖治理保护,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造福于民的具体行动。

  ★本地特色

  甘肃发布第3号总河长令—《甘肃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

  《办法》明确对全省14个市州党委、政府和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河湖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河湖长制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河湖长制制度执行落实情况,河湖系统治理、综合整治情况,河湖管理督查、日常巡查、群众举报或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及群众满意度等。

  《办法》强化了激励奖惩作用,考核结果优秀的将通过省级财政水利资金予以一次性资金奖励;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由省河长制办公室报省总河长审定后进行通报批评;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办法》通过河湖长考核和考核结果应用,既正向激励、树立标杆,强化示范引领,又反向约束、形成震慑,倒逼各级总河长和党委、政府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真正做到问责激励两端发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重点举措

  要始终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坚决贯彻河湖长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形成管理保护的整体合力。要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治黄方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快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着力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清四乱”专项治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要突出节水优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区域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要强化上游意识,坚决扛起河湖管理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切实提高河湖管理质量和水平。要加强河湖岸线治理保护,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坚决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和经营性活动,加强堤防工程建设,实现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确保黄河安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更好满足市民对优美环境、健康生活、文体休闲等多元化需求。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备齐防汛物资,网格化开展巡河检查,确保安全度汛。

  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及地表和地下,加快实施水源涵养、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持续推进各领域、各行业节水。

  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尊重自然规律,严格管理水资源,全面改善水环境,着力治理水空间,系统修复水生态,有效防治水灾害,不断放大管理保护多元效应。要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战役,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机制,织密省市县乡村五道防线,加快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切实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抓住关键流域、重要河湖,统筹兼顾水资源管理、河湖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突出河湖长制制度建设,织密河湖监管责任网络。建立联系包抓制度,省水利厅系统各单位组成包抓工作组,紧盯重点任务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强化压力传导,倒逼责任落实;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置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激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建立河湖警长机制,设置省、市、县、乡四级河湖警长,常态化开展河湖联合执法行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跨界河流管理保护,与四川、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签订了联防联控框架协议。

  五、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做好“三个坚持” 再现秀美河湖

  要坚持生态优先,描绘绿色发展美丽画卷。

  要坚持系统治理,放大河湖治理综合效应。

  要坚持齐抓共管,凝聚治水工作强大合力。

  用心用力用情 共绘美好画卷

  要共抓大保护,渲染黄河流域“底色图”。

  要施展大手笔,画好重点河湖“工笔画”。

  要树立大思路,用好生态美丽“调色盘”。

  要构建大格局,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奋力实现秀美河湖

  一要强化日常巡查,建立长效机制。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监督。

  三要严格督查考核,建立追责制度。

  多措并举确保河湖长制落实落地

  一是进一步健全管护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管护。

  三是进一步抓好问题治理。

  四是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五是进一步促进发展保护。

  六是进一步强化系统治理。

  找准保护黄河着力点 奋力实现甘肃大发展

  一是立足功能定位,确立科学实施路径。

  二是坚持分类实施,精确推动政策实施。

  三是构建治理体系,提高流域治理能力。

  四是谋划重大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抓好黄河大保护 实现经济大发展

  一是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大保护。

  二是多方合力协同推进大治理。

  三是凝心聚力奋力推动大发展。

  加强黄河治理保护 推动好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立正确理念是基础。

  二是加强统一领导是关键。

  三是统筹保护治理是重点。

  四是坚持久久为功是根本。

  讲话稿框架:

  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抓好河湖长制落实

  努力谱写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时代篇章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使命

  第二,强化问题导向、攻克难点堵点,着力防范河湖生态环境风险隐患

  第三,强化上游意识、负起上游责任,深入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

  第四,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治理保护,有效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稳定

  第五,强化责任落实、凝聚整体合力,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提质增效

  在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思想认识,理解河长制工作重要意义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保护生态水系的现实需要。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二、聚焦精准施策,落实河长制各项重点任务

  一要抓好源头治理。

  二要抓实河道治理。

  三要坚持联防联控。

  四要接受社会监督。

  五要改善农村环境。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二要夯实工作责任。

  三要完善工作机制。

  四要强化考核问责。

  交流材料框架:

  领会“河湖长制”重大意义 奋力再现秀美河湖

  一是深入学习思想,认识上不留“空档”。

  二是及时跟进行动,步调上不留“空格”。

  三是扎实认真贯彻,落实上不留“空隙”。

  汇报材料框架:

  甘肃省建立“河湖长+”机制 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一是严格执行制度,巩固“有名”“有实”基础。

  二是深化机制改革,推动河长湖长“有能”建设。

  三是紧盯任务落实,全面提升河湖保护治理能力。

  四是切实加强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五是强化建管并重,不断提升水污染的防治能力。

  六是强化水岸同治,切实保障水环境的生态安全。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多措并举确保河湖长制落实落地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后,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削减问题存量、遏制问题增量,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让干净、整洁、生态的河湖成为美丽新甘肃的靓丽名片。

  一是进一步健全管护机制。落实河湖长制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改革、依靠法治。一是强化规划约束。结合实际编制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划定管护区域,严格岸线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严禁非法采砂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科技支撑。要完善“天空地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对包括河湖在内的各种生态要素动态监测,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信息平台”,确保巡河护河实时监控,掌握河湖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按照“一河一湖一策”制定管护方案。三是注重依法治水。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充分借鉴玉树市生态法庭经验,完善水利、生态环境部门与检察、公安机关管水协作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力度。四是坚持整体联动。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面落实河湖管护各项举措。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管护。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河湖管护的着力点在于各生态要素的综合管护。一是发挥管护队伍作用。完善生态管护员管理制度,综合发挥生态管护员、河湖保洁员、巡查员的作用,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管到哪、管什么的问题。二是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完善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制定巡查方案、明确巡查责任,落实河湖执法机构、人员装备和经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动态监控,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三是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大力宣传基层典型事迹、先进经验,面向基层、镜头向下。继续推动河湖长制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村社,特别要在学生中传递和弘扬正能量,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示范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河湖管理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抓好问题治理。一是认真排查问题。在做好大型河湖问题排查的同时,重点对中小河流、农村河道及城乡结合部的沟、渠、积水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特别是对断头河、乱占、乱建等影响河道行洪安全问题,加大排查力度,建立问题清单,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取得实效。二是准确界定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四乱”问题认定标准,归纳分类,界定性质,依法依规评估论证,提出整改举措,明确整改时限,落实责任人,确保得到有效整改。三是严肃整治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河湖面貌根本改善。

  四是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把河湖管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从管理保护、治理修复、监测监控等环节入手,加大资金、项目、技术等要素投入力度。建立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落实各级河湖长直接责任。进一步创新管护措施,落实巡河巡湖制度,通过签发河湖长令、督办函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三是落实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协调督办责任。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职责,畅通公众反映问题渠道,提高问题整改的针对性、时效性。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加大曝光力度倒,逼责任落实。

  五是进一步促进发展保护。甘肃应立足河湖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把河湖管护与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发展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建设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方式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加强水生态补偿基础研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搭建“绿色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六是进一步强化系统治理。河湖生态与山、林、田、草等要素密切相关,保护河湖生态必须坚持系统思想,树立系统思维,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的关系,落实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让健康的河湖在维护生态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自然修复为主,把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推进水生态恢复自然健康状态,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用生态的办法措施治理河道,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自然滩涂湿地和泛洪漫滩,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找准保护黄河着力点 奋力实现甘肃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考察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甘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主动担负起黄河上游责任,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奋力实现新时代甘肃新的大发展。

  一是立足功能定位,确立科学实施路径。从四大功能定位出发,确定我省的实施策略。以点状开发和面上保护为原则,根据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严格控制经济开发范围和强度。发展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积极争取和推进跨省和省内的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积极寻求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可行途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做足“黄河”相关的文旅、休养康老产业等文章,提高民生共享水平。

  二是坚持分类实施,精确推动政策实施。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以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要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要对接策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支持该地区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沿黄农业产业带要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的绿色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创造条件提高兰州、兰州新区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度,扩大兰白都市圈的辐射力。市州所在的城市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应吸引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是构建治理体系,提高流域治理能力。从流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努力克服碎片化治理、人治、分散治理和末端治理的思维惯性,并打破由此形成的路径依赖。加强有关流域保护与流域经济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成立省级层面的领导小组,统筹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好组织动员和推进实施,市县层面履行落实职责。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建立跨行政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国家公园等组织体系,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防联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流域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治理的政绩考核、目标、指标、统计和政策体系协同机制。

  四是谋划重大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谋划一批重大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黄河文化振兴工程,做好不同情景下的项目预案,建立各有特点的前瞻性项目库,为争取国家的支持做好准备。争取将相关的重大工程列入国家的规划中去,项目和资金的运作推行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激活全省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离不开精彩的“甘肃乐章”。让我们充分凝聚起全省的智慧和力量,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贯彻落实“河湖长制”责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上黄河,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切实做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篇大文章。

  以上游责任担当切实保护好黄河

  承时代使命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我们要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是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大保护。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保障珍稀物种栖息地不受威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有效保护好黄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要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保证黄河的流量,让黄河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我们要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把黄河流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确保形成工作合力,让黄河流域保护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多方合力协同推进大治理。我们要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针对黄河流域在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准确把握黄河流域治理的新要求,持续加大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坚决打赢黄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先上游后下游,让山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林密起来,让田肥起来,让湖荡起来,让草长起来。我们要大力推进黄河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源涵养、有效调节气候,恢复森林植被、实现青山绿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凝心聚力奋力推动大发展。我们要利用好黄河流域独特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让黄河创造效益,提升流域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们要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城市之间紧密联系、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建设黄河流域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利用好黄河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更好促进黄河流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切实肩负起“上游责任”,是甘肃保护好、治理好黄河的重中之重。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是实现新时代甘肃大发展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共同保护好、发展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努力使之成为一条万古长青之河,成为一条奔流不息之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永远流淌在华夏大地。

  加强黄河治理保护 推动好高质量发展

  甘肃是黄河上游省份。从青海到甘肃,黄河“两进两出”,入甘南、临夏,穿兰州、白银,在我省流经900多公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承担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好前端作用,在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好高质量发展上交出甘肃答卷、贡献甘肃力量。

  一是树立正确理念是基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点着眼五个方面: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二是加强统一领导是关键。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三是统筹保护治理是重点。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意义就在于,既强调从黄河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出发,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也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形成上游涵养水源、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做好保护工作的治理格局。事实证明,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既除表象,又拔根子,实现黄河治理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四是坚持久久为功是根本。保护黄河,必须认识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治理保护黄河、让黄河造福人民,来不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来不得虎头蛇尾、一曝十寒。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就要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也有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甘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认清规律、尊重规律、掌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扎扎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讲话稿:

  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抓好河湖长制落实

  努力谱写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时代篇章

  ——在2021年全省河湖长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书记、省总河长 XXX

  (2021年6月XX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十四五”开局起步、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实现新突破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暨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孙伟副书记通报了2020年全省河湖长制考核结果,省人民检察院、省水利厅、武威市、甘南州作了大会发言,其他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也在会前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请大家学习借鉴,对照分析,查找不足,剖析原因,改进和提升各自的工作。近期,我和任振鹤省长签发了省总河长4号令,对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使命

  江河湖泊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调节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河湖资源,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擘画治河、治湖、治水工作,让河湖更清、更绿、更美,是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这些年来,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先后数次主持召开有关长江、黄河的座谈会,为两大生态防线定向定调,就大江大河治理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要求。总书记深刻指出,水是整个生态的核心,没有水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文明,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调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特别是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河湖长制这一重大制度,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河湖治理难题,开启了新时代治河、护河、管河的新征程。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甘南高原是确保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中华水塔”和生态屏障,陇南“两江一水”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是全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生命之源,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将库木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合拢之势阻断,构成了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我省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又极为脆弱。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我省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2月视察我省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出要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我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总体要求之一就是“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2019年8月视察调研我省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并首次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给予了殷切期望,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总的来说,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河湖治理保护对保障基本生产生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文明赓续绵延至关重要。各级各方面要持之以恒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以贯之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立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河湖长制作为推进河湖系统治理和岸线资源、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抓手;立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河湖长制作为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举措;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河湖长制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幸福河湖,把河湖长制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需求的重要支撑,紧紧扭住生态环保底线任务,坚决有力抓好河湖长制落实,切实扛起河湖管理保护的责任使命,有效改善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构筑更加牢固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第二,强化问题导向、攻克难点堵点,着力防范河湖水生态环境风险隐患

  总体上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四年多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河湖管理保护上认识到位、态度坚决,措施得力、落实有效。聚焦织好“责任网”,全面建立了党政同责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五级河湖长体系,2万余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行护河治河“第一责任人”职责,守好种好河湖“责任田”。聚焦管好“盛水盆”,治乱象、补短板、夯基础、强监管,积极开展河湖“清四乱”、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河道采砂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7088个,其中不乏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如兰州黄河水上清真寺涉水部分、白银四龙镇富聚码头、民勤红崖山水库大桥等,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完成1309条河流、7个湖泊管理范围划界工作,为河湖管理保护划出红线。聚焦护好“盆中水”,组织实施“一河(湖)一策”方案,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全省水环境质量呈稳中趋好态势,38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一些重点部位水生态不断修复,黑河流域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6年不干涸,水域面积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左右;疏勒河全程再现大河西流,干涸消失300余年的疏勒河终端—“哈拉奇”重现,并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石羊河成为全国示范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和尾闾生态恢复3个生态功能区深度融合的综合治理模式,为内陆河干旱缺水地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了样板。应该说,通过这几年的持续攻坚,现在河湖基本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河湖长制正在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虽然我省河湖长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河湖的许多问题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反复性,管理保护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短板和风险隐患,河湖生态环境改善成效并不稳固,仍处于负重前行、不进则退的关键期。各级各方面要强化问题导向和风险意识,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对于河湖水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定要抓紧整治,因为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上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劲头不松,驰而不息、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着重讲几个方面的问题,请大家务必警醒和重视起来,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水害”的问题。我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复杂,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无雨则旱、有雨则涝,是全国防御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我省陇东南地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陡峻、岩石破碎、降雨集中,是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多发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实施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一系列防灾减灾项目,全省水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来看,全省水害防御形势仍然严峻,水害防御能力依然薄弱。工程体系方面,三大流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设防标准较低,农村地区人口密集区设防标准基本为10年一遇,全省2400余条山洪沟道仅治理63条;非工程体系方面,山洪雨量、水文监测站点数量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报准确性、预警时效性有待提高。特殊的省情水情,决定着我省洪涝灾害多发,水灾害还像一把利剑悬在我们头上,仍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各级各方面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二是“水少”的问题。我省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自产水资源量28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9位。我省缺水的问题既是资源性的,也是结构性的,还有工程性的特征,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7毫米,仅为全国降水量的43%,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的50%和25%,按照国家确定的用水指标,2030年,我省用水总量为125.6亿立方米,以目前实际用水量来测算,到2030年,全省的用水总量将达到141亿立方米,缺口高达15.4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局部地区通过“透支生态环境用水”、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部分流域没有顾及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和不均衡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瓶颈。

  三是“水脏”的问题。一个是黄河流域渭河、葫芦河、祖厉河、马莲河、蒲河等重要支流自产水资源量少、季节性流量变化较大,沿河人口集中,农业面源、生活污染负荷较重,个别支流在枯水期水质不能稳定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巩固水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另一个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滞后,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城市截污管网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雨污合流现象普遍存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率底,运用经费落实困难,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技术力量薄弱。再一个是农业面貌污染,我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广泛分布在沿河沿江区域,源头防控压力较大,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起步晚、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面临着既要还旧账、又不欠新账的双重压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四是“水浑”的问题。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大、侵蚀强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截止2019年年底全省还有18.48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行政面积的40.3%,侵蚀强度中度以上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7.8%。这些尚未治理的区域大多处在偏远、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治理任务更艰巨。全省主要河流多年平均总输沙量达2.7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瘠薄、肥力底下、耕地破坏、林草植被大量破坏、水资源涵养能力锐减,导致农业条件恶化、干旱程度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是“水乱象”的问题。近年来,各地积极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通过集中整治、全力攻坚,“乱占”“乱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侵占河湖、阻碍行洪、破坏河道等乱象得到一定遏制。但是,“乱采”和“乱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就“乱采”来说,一些地方超规划、超范围、超深度、洗砂污水直排、砂石料加工堆放占用河道的问题屡禁不止,偷采盗采河砂、甚至“挑灯夜战”的情况屡有发生,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去年以来,省水利厅受理群众举报采砂问题143个。河道非法采砂严重影响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反映强烈,甚至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要保持高压严打、露头就打态势,对非法采砂做到“零容忍”。就“乱建”来说,主要是趸船、桥梁、码头、取水设施无涉河建设项目许可的问题。去年,水利部部署开展了黄河岸线利用水项目专项整治,我省将清理整治范围扩大至全流域,共排查出违法违规岸线项目507个,现在还有108个问题尚未完成整改。河道“乱建”影响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各地要加大整治力度,消除风险隐患。

  六是“水监管”的问题。我省乡村两级河长占五级河长总人数的95%,发挥着“主力军”和“末梢神经”作用。从国家和省级暗访发现问题看,一些基层河长对河湖长制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管河护河主体意识和履职能力不强,工作不严不实不细,巡河巡湖流于形式,责任落实存在差距,压力层层递减,防线层层失守,河湖管护上热、中温、下冷,河湖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河湖长制“最后一公里”还没有真正打通。河湖线长、面广,现在各地河湖巡查监管主要采取的是人工巡河的方式,对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运用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效率低下,河湖监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各地河湖管护人员力量薄弱,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巡河员、护河员、保洁员或配备不足或队伍不稳定,无法满足现阶段河湖管理工作需要。

  第三,强化上游意识、负起上游责任,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我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首倡之地。各级各方面要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切实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深入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我省规划,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要打好水源涵养主动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各级各方面要以涵养和保护好祁连山、甘南黄河水源为重点,按照“一带、两区、三源、十廊”(“一带”:河西走廊北部荒漠区防风固沙带;“二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河西水资源超载区;“三源”: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十廊”:黄河干流、庄浪河、渭河、洮河等生态廊道)的治理布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实施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黄河兰州白银段湿地保护,着力建设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

  二要打好水土保持阵地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各级各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思路,遵循植被带分布规律,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的原则,开展植被保护和修复。要推进自然保护区自然修复,水源涵养区和河流源头区,须以封禁措施为主,促进生态自我修复;深山远山中低山丘陵区,须统筹考虑降雨条件,科学开展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近库、近河及村镇周边,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要持续推广我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五子登科”(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修梯田“系带子,山腰退耕种草“披褂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成功治理模式,加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于黄河流域环境污染,总书记重点强调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以及尾矿库四类污染源。这些问题在我省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各级各方面要加快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重点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工业生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要分门别类实施尾矿库综合治理,推进矿区尾矿和冶炼废渣、废石弃渣整治和重复利用,有效防止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二次污染,着力解决好污染防治问题。

  第四,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治理保护,有效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其中“坚持系统观念”指明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组织管理水平的路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各级各方面要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实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要统筹考虑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多措并举、协同推进;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地下等多重要素,务求取得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切实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要科学防治水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现在我省已经进入汛期。各地要强化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未雨绸缪、以防为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面分析防洪自然风险、工程风险和管理风险,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着力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提升水灾害防御综合能力。要紧盯山洪灾害、水库失事、超标洪水“三大风险”,组织开展防洪风险隐患和薄弱环境拉网式排查,加快修复水毁工程,加固重要堤防险段,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精准预警严密防范,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做到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全覆盖,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全面做好抢险救援救灾准备,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强化对各类抢险救援力量的统筹协调,切实做到统一调度、提前预置、快速出动、高效救援,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二要严格管理水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各地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要借鉴民勤县经验做法,全面建立水资源预算、决算、审计制度,加强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科学精准配置和监控。要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对达到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流域、区域,实施取水许可限批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过度开发、无序取水等行为。要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辩证处理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均衡关系,做好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大文章,把节水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作为革命性、战略性、方向性的举措常抓不懈,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要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大力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快节水型机关和节水型高校建设。要抓好重要领域、重点地区深度节水控水,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特别是农业这块节水潜力比较大,要以丝路寒旱农业、特色农业节水为重点,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要以重大引提水工程为骨干,以当地水库为节点,以城乡供水管网及河湖沟渠为脉络,加强对雨水和中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三要综合治理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检验河湖保护治理工作成效最直观的指标。各地要把改善水环境摆在最优先位置来抓,持续抓实抓细抓好河湖水污染防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河湖综合治理,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要加强工业园区及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要加强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落实好集协同管理、信息共享、预警研判、联合执法、联合监测、应急处置、责任追究于一体的工作机制,推进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防治,排查整治入河污染源,优化排污口布局,科学拦污控污,消除监管盲区,切实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要高度重视河道采砂管理,坚持打管并重、疏堵结合,既堵后门又开前门,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特别是偷采盗采行为的同时,针对河砂开采中存在的“小、散、乱”和管理难问题,推行河砂统一开采模式,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制砂石,缓解砂石市场供需矛盾,保障河道砂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四要从严管控水空间。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快推进水域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按照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的原则,区分项目性质、违法违规实质等,坚决抓好落实,该拆除的要拆除彻底,该整改的要整改到位,并因地制宜对整治后的岸线进行复绿,确保河湖水域面积不缩小,行洪蓄洪能力不降低,生态环境功能不削弱,构建人水和谐的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要从严从实从细开展日常巡查监管,坚决管住新增涉河违建、非法围河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防止已整治问题反弹回潮。国家对此要求很明确,对于新出现涉河重大问题的,按顶风违建予以处置,既处理事也要处理人,绝不手软。要强化水域岸线用途管控,坚持保护优先、分区管控,科学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可开发利用区,重要江河湖泊规划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比例总体达到50%以上。至为关键和根本的是要摒弃不加限制地开发利用江河的思维定式,自觉把人与水视为有机整体,自觉站在河湖立场“为河湖代言”,重新审视各类开发利用行为,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化,实现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五要系统修复水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水要良治。良治的内涵之一就是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突破“就河治河”的惯性思维,推动“单个因子”保护修复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转变,增强治理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各级各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生态区域流域性特点,实施河湖系统修复,提高河湖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要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封育保护、抚育补植、小流域治理、建设水源涵养林和生态保护林等措施,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坡改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同时要加强监测监管,有效预防人为水土流失。我省河道渠化硬化、裁弯取直现象比较普遍。一条河流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要转变治理观念,因势利导改造渠化硬化的河道,建设生态护岸,维护河流自然形态,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要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尤其是长江流域,要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实施好“十年禁渔”,将其作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约束性任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保护好流域渔业资源。要强化河湖水生态流量保障,合理确定生态水量和重点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加强生态流量监控预警,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水量下泄,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要进一步巩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电站问题整改成效,持续深入推进全省水电站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整治过度的水电开发问题,推动水电站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要以流域水系为脉络,探索“河湖+村庄”模式,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打通大动脉、搭建大网络,形成水系连通、河库互补、引排顺畅、利用高效的水循环体系,建设一批水美乡村,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

  第五,强化责任落实、凝聚整体合力,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提质增效

  河湖长制的本质是责任制,就是以党政领导负责为主,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各级各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更加注重河湖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提质增效。

  一要筑牢五道防线。各级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是本行政区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境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发挥好“头雁效应”,当好河湖管理保护“领队。各级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责任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是相应河湖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省级河长湖长要突出工作部署、统筹协调、督导考核等牵头抓总工作,市、县级河长湖长要突出整治问题、监督检查、系统治理等河湖治理保护工作,乡、村级河湖长要突出河湖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和宣传引导等具体工作。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筑牢河湖管理保护五道防线。

  二要凝聚工作合力。河湖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方面要强化组织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思维和“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切实形成河湖监管和保护合力。国家层面已经调整完善了河湖长制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由18个部门组成,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担任召集人,水利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各成员单位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提请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各地要参照调整优化组成部门,完善党政领导牵头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河湖长制组织领导,强化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职责,推动部门间协调配合。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谁的孩子谁抱,切实履行好河湖长制分内职责。

  三要强化制度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法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各地按照“四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护网、督考网、责任网。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制度的刚性和权威必须牢固树立起来,不得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各级各方面要在现行法律体系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下,在狠抓河湖长制各项制度机制落实上下功夫,以制度促落实促规范,对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零容忍、严查处,切实将河湖长制制度优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河湖管理保护各项工作经得起检验。要落实好“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的工作机制,协同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督察考核问责,落实好《甘肃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省总河长3号令,既正向激励、树立标杆,对河湖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资金奖励,又反向约束、严肃问责,将河湖长制考核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同时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人,要严肃问责、一追到底,绝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绝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真正体现生态环境有价、损害赔偿、损害担责的原则。

  四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明确,要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各级各方面要在强力整治河湖乱象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固化成果,把一些好做法以制度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防止河湖问题边整改、边反复、边反弹。要积极学习借鉴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典型经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省级示范河湖,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一体推进,提升河湖治理保护水平,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努力构筑更加牢固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努力谱写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时代篇章。

  我就讲这些意见。

  汇报材料:

  甘肃省建立“河湖长+”机制 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2021年,全省河湖长制工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立足生态战略大局,强化“上游担当”、落实“源头责任”,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河湖长制“有实”“有能”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精准务实、靶向发力,持续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和河湖管理保护攻坚战,为“十四五”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推进河湖保护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河湖面貌和功能持续改善。

  一是严格执行制度,巩固“有名”“有实”基础。2021年,我省将抓住河湖长这一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与考核问责激励,不断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河湖长制“名”“实”相副。严格落实河湖巡查监管制度,全面使用“甘肃省河湖长制”APP,加强责任河湖日常巡查调研,推动解决突出问题随发现、随上报、随整治。落实“1+N”河湖长工作模式和提醒函工作机制,积极督促和保障河湖长履职尽责。认真落实河湖督察与包抓制度,开展进驻式督察与常态化暗访,通过提醒、警示约谈、通报批评及提请问责等方式,倒逼各级河湖长和相关责任部门履职尽责,督促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深化机制改革,推动河长湖长“有能”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组织领导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优化已建制度机制,强化履职能力建设和行政监管效能与司法打击力度,推动河湖长“有能”建设。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组织体系,通过“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合打击各类破坏水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公益诉讼及生态环境修复,提升法治促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积极推进卫星遥感、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手段在河湖监管中的应用,对河湖进行全面排查,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效提升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是紧盯任务落实,全面提升河湖保护治理能力。我们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理念,抓住关键流域、重要河湖,精准施策,统筹兼顾水资源管理、河湖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持续补强短板弱项,用有为建设、有效监管逐步解决新老水问题,推动全省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的保障能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与终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推动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落实。强化节水工作,加强城市节水,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确保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稳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12个县(区)节水型达标建设,持续推进节水型示范机关、企业、园区建设。

  五是强化建管并重,不断提升水污染的防治能力。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成黄河流域干流段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做好排污口设置审核。启动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有序推动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推进污水收处能力建设,以系统提升城区生活污水收集效能为重点,聚焦小街巷、支网等薄弱环节,补齐短板,逐步完善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以黄河流域为重点,系统推进全省城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实现污染减排。强化监管,推进工业园区(高新区、集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改造提升,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协调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污染物排放压力。

  六是强化水岸同治,切实保障水环境的生态安全。协调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 “四屏一廊”建设,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确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260万亩以上,争取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00.43万亩,努力实现全年全省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保有量不降低。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立以沟道淤地坝、旱作梯田和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53.93平方公里。

  以上是我省今年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的一些工作情况,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以上即为《【甘肃遴选热点】河湖治理与保护》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甘肃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