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省市考点

【河北遴选热点】生态环境保护

小编:橙橙老师  来源:遴选公务员考试  日期:2021-09-17 阅读次数:

【河北遴选热点】生态环境保护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近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化解钢铁等过剩产能,扎实推动传统产业全面低碳转型。要加快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严格控制和不断减少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非化石能源,着力深化能源领域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命题预测 

  1.河北省要召开专题会议宣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生态文明精神,请你写一份省长在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稿提纲(8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和河北实际,请你概括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化解钢铁等过剩产能工作主要做法,并提出下步工作建议(500字)。

  3.请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河北”为题写一篇策论文(1200字左右)。

  4.有网民在政府网站反映:某县凌晨三点左右化工园区企业在排放废气,县城都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导致无法入睡。县人民政府责成环保部门进行处理,请以县环保部门的名义在网站上写一份回复要点(300字)。

  5.结合材料,请以某市政府名义,写一篇在全省打赢污染攻坚战的典型经验交流材料(800字)。

  6.河北省督察组对某市进行了督查,假如你是督察组成员,请结合给定材料,撰写写一份督查通报(300字)。

  7.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实际,谈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5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的地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重大意义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窗口。

  第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如果资源环境问题解决不好,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就会越来越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作出深刻阐述,对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作出明确回答,贯穿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我们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第三,国以民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人民意愿,将生态环境提升到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方法路径以及当前任务作出科学谋划和部署,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实践指南。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全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在大国治国理政实践中独树一帜,彰显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将不断提升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

  ★重大成就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

  一是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在党章中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7.7%。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我国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已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三是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累计完成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6.7%。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比2016年减少71%。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是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建设绿色美好家园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推动评估和勘界定标。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先后组织命名三批共17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改革文件或方案出台实施,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严格环境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态势。

  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成功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取得于我有利成果,成立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对策措施

  一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是要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把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到2020年年底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增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针对夏秋季和秋冬季分别以臭氧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精准科学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三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环评审批与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拉动绿色新基建。

  四是要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考虑“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改善要求,兼顾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科学谋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运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修订,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五是要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积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六是要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四、地方实践

  ★基本情况

  一是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更为完善。省委、省政府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特别是突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的若干措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从总体布局到专项攻坚,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精准施治,强力攻坚,采取一系列坚决有力举措,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强力推进去产能和退城搬迁、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深度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六大攻坚战,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夏季会战、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监督,形成全面发力、群策群力、决战决胜的攻坚态势。

  三是生态环境督察执法监管更为严格。深入开展大气、水和“利剑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统筹省市县三级执法力量,采取混合编组、巡回执法、交叉执法、暗查暗访等方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督企的同时加大督政力度,扎实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和专项督察,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推动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存在问题

  一是压力传导不到位问题依然存在。工作部署存在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的现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文件方案多、标准严,但执行落实存在推进不力、不严不实的问题,市县普遍对秸秆禁烧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二是河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河长制落实不严不实,部分河长巡河形式化,虽有巡查记录和照片,但存在着对发现的问题避重就轻或瞒而不报的现象,解决不及时,一些典型问题长期存在。

  三是危险废物管理问题突出。思想不重视,市县两级虽多次召开会议,制订排查整治方案,但没有真正落地落实。石化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对发现的问题主要领导多为批示或圈阅,很少直接检查、现场督导,严肃追责,造成压力传导层层衰减。

  四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结构调整步伐较慢。环保体制机制仍待完善。对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厂、乡镇空气监测站等均交由第三方公司运营,但对第三方公司缺乏有效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有堵点。地热井违规开发问题整改推进不力,仍存在地热井底数不清、关停取缔不彻底的问题。

  ★具体举措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化解钢铁等过剩产能,扎实推动传统产业全面低碳转型。

  二是加快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严格控制和不断减少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非化石能源,着力深化能源领域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公转铁”,科学布局“无水港”,扎实开展大货车尾气排放集中治理,加大电动汽车推广力度,努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要有序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水平,严格管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

  四是加强重大科技攻关。聚焦钢铁、平板玻璃、煤炭、火电、水泥、焦化等高碳排放行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

  五是持续提升碳汇能力。严守三条控制线,着力保护森林草原,不断增强湿地、海洋等系统固碳能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机制,强化考核问责,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努力走在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前列。
 

  五、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框架1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

  以绿色规划为引领,打造“绿色格局”。

  以绿色转型为动力,提升“绿色实力”。

  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绿色屏障”。

  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

  框架2

  生态建设“绿色谱系”

  用好执法“杀手锏”,构筑监管“防火墙”。

  打好治理“组合拳”,构筑制度“防波堤”。

  开展保护“攻坚战”,构筑绿色“防护林”。

  框架3

  垃圾分类处置需全流程发力

  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

  提高垃圾前端分类水平。

  提高垃圾中端运输效率。

  提高垃圾后端处理能力。

  框架4

  垃圾分类在“指间”提升文明在“心间”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垃圾分类不是分外事,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框架5

  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浪潮

  创新生态机制,激发生态文明新活力。

  壮大生态经济,培育特色发展新动能。

  突出生态抓手,打造河长制度新升级。

  框架6

  下好生态文明建设“先手棋”

  加强山林保护,让山林更绿。

  加强水源保护,让水质更优。

  加强大气保护,让空气更净。

  加强环境治理,让城乡更美。

  框架7

  点“绿”成“金”

  思路决定出路,逆袭源于生态。

  生态决定通路,绿水源于治理。

  发展决定活路,金山源于转化。

  讲话稿框架

  框架1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一、要明确目标、全力以赴,以最坚决的态度锁定目标不动摇

  二、要靶向施策、集中攻坚,以最果断的措施扭住重点求突破

  三、要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以最有效的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处

  四、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以最严明的执法从严惩处强震慑

  五、要严督实考、严惩重罚,以最严格的问责倒逼工作见成效

  框架2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一、提高政治站位,明晰发展大势,切实增强打好“生态立市”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看,打好“生态立市”牌是大势所趋。

  (二)从谋长远的广度看,打好“生态立市”牌是发展所需。

  (三)从重现实的维度看,打好“生态立市”牌是问题所迫。

  (四)从强担当的角度看,打好“生态立市”牌是民生所向。

  二、强化战略思维,明确思路目标,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立市”之路

  三、聚焦突出问题,强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生态立市”各项任务

  四、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同心共建“生态立市”美丽家园

  一要压实环保责任。

  二要严格督查问责。

  三要打造环保铁军。

  四要凝聚社会合力。

  框架3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细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要严格对标对表,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问题整改任务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战

  框架4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美丽新龙江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要围绕目标定位,切实强化美丽新龙江建设的协同性和实效性

  三、要压紧压实责任,切实提高美丽新龙江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框架5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政治站位要再提高,切实担当美丽新龙江建设的历史重任

  二、建设重点要再聚焦,走准走实美丽新龙江建设的发展新路

  三、工作保障要再强化,广泛凝聚美丽新龙江建设的强大合力

  框架6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认识务必再提升

  二、重点务必再聚焦

  三、工作务必再抓实

  经验交流材料框架

  框架1

  坚持统筹协调,构建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

  坚持科学治污,构建绿色发展的治理体系。

  坚持科技引领,构建平台管控的智慧体系。

  坚持铁腕治污,构建督查执法的监管体系。

  框架2

  保护与发展并举 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

  绿色引领,着力创新生态机制。

  点绿成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铁腕护绿,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框架3

  要坚持集中攻坚与持久建设相结合。

  要坚持点上示范与面上推开相结合。

  要坚持经济生态与生态经济相结合。

  要坚持正面激励和反面约束相结合。

  要坚持完善制度与提升技术相结合。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形象地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河北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向绿水青山要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财富,需要广大河北干部在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上久久为功。

  要厚植绿色发展理念,使绿水青山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金山银山。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必须筑牢绿色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领导干部而言,一方面要树立绿色思维和底线思维,切实增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要摒弃以往那种经济和环境非此即彼的陈旧观念,以和谐共存的思维方式调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企业经营者而言,要牢固树立绿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实际行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充分形成发展绿色经济的观念氛围,才能推动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共治的局面,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凝聚思想共识。

  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绿水青山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金山银山。生态环境问题,追根溯源往往都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需要将发展立足点定位于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美丽经济。要大力发展绿色工业,依托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循环产业,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种养殖、有机农产品,推进果蔬、花卉、林木等经济作物生产,不断提升农业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独特的自然优势,挖掘生态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将生态转化为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找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绿水青山必然创造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使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中的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才能使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中的金山银山。所谓绿色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将环保放在重要位置,过对环保有利、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生活,至少是将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进入新时代,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使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金山银山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要推行绿色消费,出台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规范标准,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要提倡绿色居住,节约用水用电,合理控制夏季空调和冬季取暖室内温度;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方式就在我们生活的细节中,只要我们心中有环境并且将之付诸于行动,就能展现我们对环境、对社会和和后代的爱。如果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的“标配”,那么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成为人民幸福生活中的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美丽中国的蓝图已经绘就,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以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为主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山水文章做深、做足、做透,我们必然能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打赢河北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的关键一步。对河北而言,钢铁、平板玻璃、煤炭、火电、水泥、焦化等高碳排放行业是重中之重,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处理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方向指引和最终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还老百姓蓝天白云、鱼翔浅底的景象;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处理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将过去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方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质一致,保护好绿水青山、修复好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处理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其他两个攻坚战的关系。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要协调好与其他两大攻坚战的关系。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系统开展,要避免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关停企业,导致企业系列违约引发地区金融风险;也要防止因规避风险清理PPP项目导致污染防治缺乏资金来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更需因地制宜,对生态脆弱的连片贫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避免污染防治攻坚战导致地方返贫。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统筹考虑,避免污染防治攻坚战导致三大攻坚战间的压力传递。

  处理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水、气、土三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需统筹落实大气、水和土壤三大领域的行动计划。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难度差异大,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难度依次增大,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成效也进展不一。在协同推进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需要进一步总结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适当运用于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持之以恒,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处理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持续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市场主体,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要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把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行动,让人人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形成全民共治的环境治理新格局。

  优美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共同出力。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从日常生活点滴开始,从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做起,共同绘制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推行垃圾分类 践行绿色发展

  垃圾分类是变“废”为“宝”,治理城市“垃圾病”,让资源更循环、生活更舒适、环境更美丽的“良药”。然而,河北部分地区尽管垃圾分类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却依然轻飘飘,不愿分类、不会分类、不能分类的问题屡见不鲜,让我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阴霾,迫切需要靶向垃圾分类难题,厚植生活绿色“土壤”迫在眉睫。

  健全制度,让机制“活起来”。“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制度上 的漏洞往往成为垃圾分类的“拦路虎”。织牢制度之网,需做好“同” 和“异”两篇文章。一方面,坚持同一性,完善垃圾处理制度。统一 垃圾分类标准,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 杜绝垃圾收运混杂、后期处理不科学等问题。同时,加快垃圾分类及 再生资源的“两网”融合,提升分类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化水平。另一 方面,坚持差异性,落实垃圾分类制度。深入调研城区与乡村、居民 区与商业区等垃圾分类问题的不同特征,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及机制, 并分类推进,避免“一张图”,力求下好垃圾分类的“绣花儿”功, 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创新模式,让管理“新起来”。“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 督,自律不能代替他律。”推行垃圾分类,科学管理是关键。一方面,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单位,在社区或行政村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 对正确扔垃圾者增加积分,按季度结算,给积分高的家庭一定的日用 品等奖励,对积分较低的家庭增加水电费收取额度等,力求奖罚分明, 倒逼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探索智能+方式。利用智能系统 控制分类垃圾桶,发出当地方言版的提示语,提醒市民正确实行垃圾 分类,同时,赋予人脸识别功能,对于经常垃圾不分类的市民,进行 “红灯”警示,以此约束人民群众,促进其实行垃圾正确分类。

  社会号召,让市民“动起来”。“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团结出生产力。”推进垃圾分类不是政府一方的“独家演奏”,而应政 府和市民等来一场“大合唱”。一方面,加大宣传“造声势”。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介和电视、报纸、广播、漫画等传统媒 体,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相 关奖罚措施,力求让市民想分类、会分类。另一方面,树立典型“强 氛围”。定期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单位”及“最脏家庭”“最脏单 位”等,并进行公示,促进市民向优秀者看齐,以落后者为戒,营造 垃圾科学分类的氛围。

  “让子孙后代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这一美好愿 景离我们并不遥远,需要以垃圾分类为支点,以绿色发展为重点,才 能促进绿色生活“款款来”、美丽中国“入画来”。
 

  讲话稿: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国家、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梳理分析问题与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细化实化落实举措,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十三五”以来,**市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实施了一大批工程项目,推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但全市生态环境依然脆弱,面临治理问题还很多,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盯目标要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对标国家、全省、**市定下的目标要求,强化目标意识,明确努力方向,把握工作要求,只争朝夕,务实苦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二是推动绿色发展,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要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形成绿色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三是落实重点任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狠抓环保督察整改,积极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保证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生态治理体系。要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提升执法保障水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精准治污和环境管理转型提供“新引擎”。
 

  实施意见:

  河北省关于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统筹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相协调为重点,针对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任务,按照污染排放绩效和环境管理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和监管措施,坚决反对“一刀切”,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同步改善。

  二、把握原则

  1.坚持目标需求,质量导向。科学制订区域、行业环境管理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突出污染减排,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开展排放绩效评价,鼓励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设施,提高污染治理能力,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清洁生产,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向超低排放、工艺技术先进、产品优质高端方向转型发展。

  2.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科学研判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污染排放特点和区域环境管理需求,针对性地细化防止“一刀切”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法。对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按照不同行业细化评判标准,严格排放监督管理,科学评定企业的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化错峰生产,坚持多排多减、少排少减、不排不减的原则,形成正向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3.坚持有保有压,奖优罚劣。要坚持民生优先,对涉及民生领域的管控措施,制定压非保民工作方案,优先确保民生需求、扶贫攻坚、重点项目等工程实施;要坚持有取有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领跑者”企业和环境友好的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规范发展,保障正常生产;要坚持淘汰落后,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手续不全、治理无望、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依法关停取缔,对资源环境效率低、排放总量大、污染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坚决予以错峰生产。

  4.坚持从严从实,依法监管。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绝不意味着放松监管,更不能在监管上失之于宽、松、软,而是要求监管措施更加精准、严谨、细致,监管标准更严、更高,监管力度更大、更实,着力解决企业在污染防治上“投入多投入少一个样,排放多排放少一个样、排放或不排放一个样”的问题,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超低排放,加速转型升级,倒逼政府投入足够人力、物力、精力,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建立清单,依法监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重点领域和行业

  (一)严禁民生领域环境管理“一刀切”。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项,坚持民生优先、服务至上、力求保障,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对涉及重大民生、扶贫易地搬迁的建设项目和国家、省重点项目,要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克服通常观念,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体外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餐饮、洗涤、修理等生活服务业,不允许采取限制性停工停业。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污染防治设施不全、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公共服务类企事业单位、面向大众提供服务的商户,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确需对相关行业进行提升整治的,要精准研判产污环节,针对各行业产、排污节点,结合各行业生产规律和居民生活习惯,科学制订整治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整治前要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对于环境污染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坚决依法予以查处,责令停止排污,绝不姑息迁就。

  (二)严禁清洁取暖措施和燃煤锅炉淘汰“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加快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力推电代煤,稳推气代煤,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光热能、地热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供给取暖方式,在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的山区,清洁能源替代没有覆盖区域,气源、电源没有保障的地方,实施洁净煤托底政策,严禁使用劣质散煤。对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在不能保证气、电源充足保障的情况下,不能搞“一刀切”,积极推动各种形式清洁替代,确保群众温暖过冬。要把确保群众取暖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散煤治理和清洁替代工作中,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气源、电源没有充分保障到位的前提下,不得先行拆除群众现有取暖设施,在气、电资源紧张时,要合理调控、压非保民,优先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三)严禁机动车限行“一刀切”。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应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管委会)结合区域环境管理或交通管控需求,统筹作出决定,并至少提前1天向社会公告,除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期间,原则上不得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在机动车限行期间,要根据车辆排放情况和车型区别对待,不简单搞单双号,对军队、警务、消防、急救、抢险、邮政(快递)、保险勘验救援、环卫作业、市政设施维护、民生保障、执法、公交、客运、出租、燃气车辆及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不实施限行措施。对重型柴油货车要严格监管,科学设计运输线路,加密加严管控措施,落实监测处罚机制,确保限行到位。对于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注重运输车辆养护,合理布局运输线路等实施绿色物流计划的企业可视情况适当减少车辆限行频次,体现奖优限劣,严禁机动车限行“一刀切”。

  (四)严禁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一刀切”。对于各级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及其合法企业,不得简单要求停工停产;对于其中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工业园区及其企业,要实施“一园一策”“一厂一策”,并根据具体环境问题采取整改措施,不得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采取停产整治方式。对于具有传统优势,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方特色产业,在边督边改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分类施策,对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稳定达标排放的,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丶科技创新丶电子商务丶互联网产业丶文化创意设计业等不能简单要求停工停产。对于环境污染较重、群众反映突出的,应当借势借力,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提升产业水平。对于群众举报的具体问题,要“一事一办”,注重举一反三,不得简单扩大停产整治范围。对于以“园区”名义存在的工业大院、工业小区式“散乱污”企业集群,要加强监督管理,制订标准规范,限期停产整治,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坚决依法关停整治到位。

  (五)严禁环境准入“一刀切”。根据环境改善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判定依据,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合理优化开发布局,控制流域、区域开发强度。在强化空间管控的同时要抓紧组织实施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对符合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三线一单”要求的项目,简化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等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强化指导服务,支持项目落地。对实施环评备案制审批改革试点区域,实施环评文件(报告表)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对于不符合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违反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区域的项目,在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坚持生态优先、严把审批关,守住法律底线、生态红线,坚决禁止和杜绝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法行为。

  (六)严禁“散乱污”企业整治“一刀切”。各地在“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散乱污”企业界定标准,紧紧把握“污”这个核心,深入研判、科学认定“散乱污”企业。对手续不全、严重污染环境、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取缔;对有整改价值的企业,要严格监督管理,本着先停后治的原则,限期整改达标,整改验收后方可复产。要严格限制“散乱污”企业,绝不能放松监督检查,关键是定好标准,以严格整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坚决禁止将不产生污染的企业列入“散乱污”,坚决反对“以停代治”“以停代管”等敷衍应对做法;不得对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对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但因手续不完善、规划未落实、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被列入“散乱污”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规范改造、扶持提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生态环境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对扶持提升类“散乱污”企业区别对待,予以重点帮扶,开辟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完善手续,加快推进整合搬迁、提升改造、组织验收,解决企业发展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扶持生态友好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七)严禁建筑施工工程停工“一刀切”。对于依法依规取得施工许可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含取得施工许可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确保污染防治设施与扬尘管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秋冬季可以正常施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全覆盖”要求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和当地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正常施工;市、县重点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区域环境管理需求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预案要求,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实现清单化管理;其他工程项目除土石方(含破拆、改造)工程停工外,室内地面铺装、内外墙体及内部装修等工序,在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可不采取停工措施;为重点项目配套的砂石料场、商品砼企业,在严格落实环保措施要求、环保设施健全并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可采取轮换生产等减排措施,确保国、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其中,污染防治设施不全或不稳定运行,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要立即停止排污,限期整改到位;对出现环境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处罚到位。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企业或项目,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或项目,要依法依规处罚,各级住建、环保等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责令停止施工。

  (八)严禁错峰生产“一刀切”。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每一个涉污企业分析评估,依据环境管理目标需求,根据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分级分类控制,建立秋冬季错峰生产企业清单(落实到工序、设备),制定错峰生产方案,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碳素、化学原料药(农药)、有色、化工制造等高污染排放行业,符合现行产业政策,污染物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且依法获得排污许可证的,要按照排放绩效评价,秋冬季采取差异化错峰生产。鼓励重点行业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领跑者”企业。对实现超低排放、工艺技术先进、产品优质高端的“领跑者”企业,不列入错峰生产名单;对其他不涉及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和VOCs排放的企业(或工序、生产线),不列入错峰生产名单,严禁“一刀切”式停限产。对无证排污、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依法查处,严惩重罚,责令停产整治,第一时间停止排污,第一时间停产整治,对于拒不整改的,采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移交司法机关等强制措施。

  (九)严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刀切”。各地要科学研判,提前预警,逐个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细化到生产线、工序和设备,并在企业明显位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启动重污染天气响应措施(除国家要求和重大活动保障任务需要外),提前1天~2天发布预警信息,给足企业应急响应准备时间,严禁擅自提高预警级别,扩大预警范围。重污染天气期间,对能够稳定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超低排放限值的工序和设备,达到“绿色”建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标的企业,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采取适度应急减排措施,严禁“一刀切”。

  (十)严禁督察执法检查“一刀切”。专项督察和强化督查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既定部署和保障措施,执法检查是加强环境监管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必然要求,要坚定不移、真督实查、不徇私情、铁腕执法,但决不允许借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专项督察、执法检查等名义采取一律停工停业停产的敷衍整改、机械整改、表面整改做法,以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要聚焦交办问题深入抓好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严禁对督查交办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不治理,而采取“一停了之”“以停代治”“不闻不问”的“障眼法”或“常停久治”“久治不验”等“拖延术”,严禁应付督察检查搞“一刀切”,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突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管发展的管环保、管生产的管环保、管行业的管环保”要求,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或分管行业领域内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统筹,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精细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分类施策、精准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并向社会公开。要对辖区内或分管行业领域内存在的“一刀切”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强化环保、质量、技术、能耗、安全等标准倒逼,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突出环保引领,实现转型提升,推动绿色发展。

  (二)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分管系统领域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监督管理,坚决杜绝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一刀切”关停方式,坚决反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反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坚决反对“一刀切”粗暴的管控措施,应付环保督察检查。对有关职能部门在贯彻落实防止“一刀切”方面工作部署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法依规予以追责问责。

  (三)严格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识,督促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引导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达标提升、超低排放,切实减少污染排放。对弄虚作假、违法生产、偷排偷放、超标排放、无证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一以贯之地保持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一经发现,一律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四)发挥群众和社会监督作用。本着依法依规、公开公正、联防联控的原则,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环保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相关媒体,进一步做好差别化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加强宣传引导,普及政策法规,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扩大公众参与,鼓励人民群众对身边存在的“一刀切”问题进行监督。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逐一核实,及时回应,合理合法的意见诉求要积极采纳,始终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地要参考本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翔实、可行的严禁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实施意见。在执行中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及时向省大气办报告。省大气办要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察,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各种形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行为予以公开曝光,依规依纪予以追责问责。

以上即为《【河北遴选热点】生态环境保护》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河北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